根據《日經亞洲》的報導,中國美國貿易的依賴度已降至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的最低水準。這一現象主要反映出中國在應對潛在貿易緊張局勢時所採取的策略性調整,尤其是針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可能重返白宮後進一步加徵關稅的威脅。

報導指出,2024年1月至11月,美國在中國進出口總額中的占比為11.2%,較2001年的15.8%下降了4.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占比僅為14.6%,而中國從美進口商品的占比則降至6.3%,均創下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紀錄。

《日經亞洲》提到,自2018年和2019年貿易戰以來,中國逐步減少對美國貿易的依賴。如今,隨著川普計劃於2025年重返白宮並考慮對中國商品加徵10%至60%的新關稅,中國正為新一輪貿易緊張局勢嚴陣以待。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的預測,若川普實施大規模關稅措施,可能將中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率從預估的4.7%拉低至3.4%。

在減少對美依賴的同時,中國大幅增加對東南亞的出口。報導指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對東協成員國的出口總額超過5,200億美元,占其出口總額的16%,超過了其他任何單一國家或地區集團。其中,對柬埔寨和越南的出口分別同比增長近20%,顯示出東南亞作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此外,報導也提到,部分中國出口商透過第三國轉運商品以規避美國關稅,這也可能是數據變化的部分原因。

中國在進口方面同樣採取了多元化策略,特別是在糧食和大宗商品的部分。報導指出,2024年前11個月,巴西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占比約70%,而美國僅占20%。相比之下,2017年巴西和美國的占比分別為50%和30%。小麥進口方面,美國的份額已從2017年的近40%降至不到20%,澳洲、加拿大和法國為主要供應商。

報導分析,這些變化與中國在貿易戰期間對美國大豆和小麥徵收報復性關稅密切相關。同時,中國加強了對巴西等替代供應國的依賴,以確保食品供應安全,應對與美國的長期緊張關係。

儘管中國努力減少對美貿易依賴,但《日經亞洲》分析,隨著川普以強硬姿態重返白宮,中國可能透過談判承諾進一步增加自美進口的份額,以換取緩解關稅壓力的協議。這種策略性談判可能成為未來中美經濟互動中的關鍵。

報導總結認為,中國正在透過多元化貿易和供應鏈重組來應對全球貿易局勢的變化,特別是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性降低。然而,在川普可能的關稅政策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中國如何平衡國內需求與國際市場的關係,將成為其經濟穩定與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