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與中國之間對立情緒逐漸升溫,雙方在軍事方面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不斷提升。近期美國智庫發布一份報告,分析中國的導彈戰略可能對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基地造成的危害,呼籲美軍應該優先建立第一島鏈範圍內的空中拒止能力,才有機會在中國的導彈轟炸中,維持美國空軍的戰鬥能力。
根據美國軍事媒體《防衛新聞》( Defense News )報導,美國空軍於 12 月發布的新基礎設施強化計畫中表示,目前美國的空軍基地已經不是一個「免受敵人攻擊的避風港」,「敵人具有威脅美軍基地的高端能力」。該媒體與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研究員喬納森.沃克( Jonathan Walker )合著的分析報告認為,美國空軍意識到的警告是正確的,「但卻低估了敵對國家可能帶來的威脅性」。
該報導指出,即使美國在主動或被動的情況下,對包含日本在內的第一島鏈空軍基地進行大規模投資,這些基地的跑道仍可能在遭到中國導彈攻擊的數天內「無法正常使用」。最悲觀的預測認為,在中國發動攻擊的兩個禮拜後,美國才可能從第一島鏈的空軍基地,派遣美軍的第五代戰鬥機。
另外,包含關島在內的第二島鏈,也可能在發生衝突的四天內無法起飛任何戰鬥機,美軍將在中國的導彈威脅下,「面臨重大的作戰問題」。該報導表示,雖然美軍可以透過加油機,延長戰鬥機的飛行距離,但飛行速度不快的加油機很容易成為中國的攻擊目標。
該報導稱,即使美國在獲得日本「政治許可」的情況下,美軍仍須等待超過三天以上,才可能讓美軍先進戰鬥機從日本機場起飛。在相同條件下,第二島鏈地區也僅能縮短 10% 的準備時間,仍需四天才可能派遣戰鬥機起飛。該報導也強調,這些計算的結果都基於「所有人員、設備與維修材料都在指定地點準備使用」的這個完美情境,「但事實很可能並非如此」。
該報導分析認為,雖然美國空軍宣稱,應該使用「強大的飛彈能力」,保衛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空軍基地,但中國的導彈攻擊仍可能造成美軍在開戰兩天內無法起飛任何戰鬥機。該報導表示,美國必須轉換思考魔使,運用「空中拒止」的方式,建立各種獨立於基地跑道的平台,並利用各種不同射程的無人機建立防衛能力。
該報導強調,只有在第一島鏈地區建立空中拒止區域,才能降低中國導彈帶來的威脅,並且在保全美軍基地的情況下,利用各種傳統載人飛行器,透過空中優勢對中國發起打擊。而為了建立空中拒止區域,美國空軍需要更多的無人、自主系統,並增加設備與彈藥的庫存,才可能在最初的空戰中「取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