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編劇杜政哲昨(18)日現身高雄科技大學創新設計學院,以「從編劇看人生故事」為題,拋開傳統PPT模式,由創新設計學院院長翟治平與杜政哲以輕鬆的形式進行,現場笑聲與掌聲不斷。活動結束後,現場頓時變成粉絲見面會,觀眾紛紛排隊與杜政哲合影、簽名。幽默風趣的杜政哲分享他從戲劇系學生到金鐘編劇,再到成為導演的精彩經歷,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創作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只要堅守初心、勇敢嘗試,必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戲劇人生。
杜政哲首先回顧自己當年的選擇與堅持,並透露就讀專科商管類別時,一心嚮往戲劇表演,最後決定插班大學念戲劇系,開始真正接觸戲劇創作,但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懷抱演員夢想的他,因緣際會下接觸到戲劇幕後的編劇工作,從此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在無數的深夜面對改稿、推翻、再創作的過程中,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寫作風格,一步步踏上編劇的正軌。
2017年的《酸甜之味》是他職涯的重大轉折,這部戲不僅讓他獲得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還讓業界與觀眾看到他的才華,之後連三季的「華燈初上」更是將他的編劇功力推至高峰,同時也讓他的名字與高品質的戲劇畫上等號。隨後,他憑藉2022年的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成功跨足導演領域,該片的賣座也成為當年全台亞軍。杜政哲表示,導演與編劇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與更多部門密切合作,也更考驗領導能力。
他提到,自己始終堅守「不發脾氣導演」的原則,因為他認為良好的現場氣氛對戲劇創作至關重要。杜政哲也自我調侃外界對他的定位,稱自己經常被貼上「家庭劇專家」的標籤,但他不認為創作者應該侷限於單一類型。接下來他將籌備一部以鬼片為題材的戲劇,這對於一向害怕鬼片的他而言是一次大膽的挑戰。他強調「創作者不應該害怕嘗試新的領域,只有不斷挑戰自我,才能在創作中保有初心。」這份勇氣與信念贏得現場如雷的掌聲。
活動尾聲進入互動問答環節,現場觀眾踴躍提問,杜政哲坦承創作路上的孤獨與掙扎,最終都成為激發靈感的養分,並鼓勵大家「不管是編劇還是其他創作領域,只要找到自己的熱愛,堅持到不能做為止,都是值得的。」

杜政哲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創作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只要堅守初心、勇敢嘗試,必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戲劇人生。 圖:孫家銘攝

金鐘編劇杜政哲難得現身高雄,並以「從編劇看人生故事」為題發表演講。 圖:孫家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