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教育部推行的「班班喝鮮乳」政策,原意在補充學童鈣質、促進健康,卻因配套措施不足引發教育現場反彈,部分校方甚至要求停辦政策。董氏基金會與國教行動聯盟呼籲,政策應改善執行細節,避免增加校方負擔,否則恐難達成促進健康的初衷。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結果,台灣7至12歲學童每日鈣質攝取量僅達建議標準的49%至59%,顯示長期缺乏鈣質可能導致骨骼發育不良,進而影響身高成長。董氏基金會指出,透過每日攝取1至2杯乳品,是滿足鈣質需求的有效方式。然而,近6成未飲用乳品的學童表示,因家庭未提供乳品而無法養成習慣,這突顯學校環境在提供乳品方面具有重要角色。

為了提升學童鈣質攝取量,農業部與教育部今年推出「班班喝鮮乳」政策。然而,董氏基金會與國教行動聯盟認為,政策因準備不足在執行上遇到諸多挑戰。校方反映,學校缺乏冷鏈設備,導致乳品儲存困難,同時增加師生工作負擔,甚至有學童需將保久乳攜回家,增加不便。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此政策有助於改善學童的飲食習慣與營養攝取。不論是鮮乳或保久乳,均由國產生乳製成,營養成分相近,而保久乳更適合解決物流與保存問題。對於乳糖不耐症或牛奶過敏的學童,則可選擇其他富含鈣質的替代食品,以滿足其營養需求。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強調,政策的推行需要改善執行條件,才能真正落實目標。他建議教育部應提供學校補助,用於添購冷鏈設備,並加強與相關團體的溝通,避免將執行壓力轉嫁給學校或家長。他進一步提出,透過志工或家長協助分送乳品,可有效減輕校方負擔並提升執行效率。

王瀚陽指出,政策推行過程中的不穩定性,不僅讓廠商難以規劃生產,還因臨時調整造成成本上升,進一步增加學校的困擾。他呼籲政府、校方與社會各界攜手合作,透過穩定的國產乳品供應與飲食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童鈣質攝取量,也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飲用乳品習慣,讓政策真正發揮長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