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總理石破茂就職之後,立刻解散眾議院。日媒民調顯示,自民黨可能沒法單獨拿下465個額定議席的過半數,其執政夥伴公明黨也難見增加,自公兩黨能否確保過半數議席形勢微妙。石破茂是否有可能透過選舉成功突襲在野黨,還是會面臨選舉失敗,成為短命總理。
一、選舉制度:石破的靈活性與風險
日本採取單一選區二票制,日本的混合選舉制度選出眾議院的465名成員,289席:透過單一選區中的相對多數制選出,176席政黨票比例代表制:由11個區域選區的比例代表制選出。單一選區區域的候選人也可以列在政黨的比例代表(PR)名單上,這可以幫助他們在當地選區落選但政黨獲得足夠PR選票時仍能取得席位。
日本的單一選區兩票制在選舉過程中能產生靈活效果,尤其對於自民黨這樣的大黨來說,基本盤『岩盤』非常扎實。單一選區和比例代表制的結合提供了雙重保障。石破茂解散眾議院的舉措表面看似激進,但實際上這依賴於自民黨在多數單一選區的既有基礎。透過這種制度,即使單一選區落敗,自民黨的候選人仍可透過比例代表制爭取議席,這樣的架構給了石破一些「偷襲」的空間,使其有可能迅速鞏固執政優勢。
然而,該制度也增加了他面臨的風險,尤其是比例代表席次的分配易受到民意波動影響。如果自民黨在政策或醜聞問題上失去民心,那麼石破可能會在選舉中喪失過半席次。解散眾議院的時機對他至關重要,這是他在面對選民期望和政黨內部壓力之間的冒險行為。
二、關鍵選舉議題與挑戰:競爭的焦點
石破茂在就職後迅速解散眾議院,或許是為了搶先確立選舉議題主導權。在當前日本面臨的經濟停滯、人口老化等問題上,自民黨的表現引發質疑,特別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因為之前的腐敗醜聞而動搖。這些議題成為石破能否獲得選民支持的關鍵,他若能有效回應社會的經濟困境、社會保障等焦點問題,或許可以在選戰中扭轉局勢。
但另一方面,時間緊迫導致的政策模糊和政黨綱領不清也為他增添了挑戰。在野黨雖然內部尚未整合,但如果能夠提出有力的政策對抗,石破的「偷襲」行動可能面臨更大難度。
三、投票率的影響:自民黨的隱形優勢
最近幾次選舉的投票率一直偏低,2014年眾議院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戰後新低,單一選區的投票率僅為52.66%。雖然投票率在2017年略微上升至53.68%,並在2021年達到55.93%,但在過去四次選舉中投票率均未超過60%。本屆上周三(16日)開始的提前投票有逾467萬人參加,比上屆同期少17.56%。預測投票率恐怕持續走低。
日本近年來的選舉投票率持續走低,這對自民黨有利。石破選擇迅速進行選舉或許正是基於這一點。低投票率通常意味著選民對現狀的漠不關心,尤其是在年輕選民不積極投票的情況下,自民黨能穩固其既有支持基礎。石破茂可能認為,透過「偷襲」解散眾議院,能在投票率低迷的情況下最大化自民黨的既有優勢。
然而,若在野黨能夠激發選民熱情、提高投票率,這將對石破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在大城市和青年選民集中的選區。
四、在野黨的弱點:沒有強勢領導人
在野黨未能整合力量,缺乏能夠像小澤一郎那樣強勢的人物來主導整合所有在野黨,這正是石破茂的「偷襲」策略賴以成功的重要基礎。各政黨都提名,重複競爭的情況削弱了反對力量的集中火力,而「政權替代」的口號已經失去2009年那樣的號召力,因為目前經濟形勢雖然不佳,但沒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緊迫性。
石破茂如果能藉由自民黨長期執政的穩定形象以及在野黨分散的情況下成功偷襲,這將是他的一個勝利策略。
五、自民黨的哀兵策略:反擊的可能性
石破茂的自民黨趁勢,媒體紛紛不看好自民黨選情,讓自民黨候選人可以透過「哀兵策略」扮演弱勢角色,讓組織盤選民感到自民黨面臨危機、需要支持。這種策略的成功可能會引發同情票,特別是在媒體將選情形勢描繪得不佳的情況下。石破茂利用這種姿態可能會進一步鞏固其基層支持,並形成更廣泛的選舉效應。
六:結論:偷襲改選不得不的選擇
這次選舉對自民黨是「謝罪選舉」,每個候選人上台,都是先道歉、謝罪、反省,在野黨是「懲罰選舉」,每個人上台,都先罵裏金、逃稅、小偷。
石破的偷襲戰略是不得不的選擇,拖愈久愈不利,自民黨現在解散改選,雖是逆風而戰,但損失還在可承受範圍,如果拖久,民調往下走,在野有時間整合,例如,前原誠司跟維新會在談「教育無償化」議題整合,都是對自民黨不利,此次選舉,農村部份,自民黨應可穩住,関鍵在於都會席次,日本人可能想懲罰一下執政黨,但對立憲又沒信心,所以投給一些新興小黨的機會大增,所以小黨的席次在比例代表方面會有所增長。結果應該是自公政權形成脆弱的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