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2024 年促成「519 白色恐怖記憶日」成為國定紀念日的民間籌備小組,改組為任務型導向的「519 行動組合」(王美琇擔任召集人),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擔任行政支援,繼續串聯民間推動轉型正義的各個團體與個人。

「519行動組合」邀請大家一起加入傳承歷史記憶與民主鞏固的行列,以【民間轉型正義推動】為名,首先於「南、中、東、北」四區,召開在地性的共識營,並於 2025 年召開全國大會。

一、串連並集結長期關注轉型正義的社團與個人,蓄積更大的社會能量,繼續推進下一階段的轉型正義。

二、督促政府化被動為主動,積極與民間力量做更有效的合作,落實歷史記憶傳承與轉型正義工程。


第一場由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王美琇董事長、台南社大林朝成校長「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南區共識營】」於 2024.08.31 (六) 台南成功大學舉辦。

「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南區共識營】」於 2024.08.31 (六) 台南成功大學舉辦。 圖片: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提供。

轉型正義未竟之業 識別及追究加害者責任

111 年 5 月 18 日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決議通過《任務總結報告》,促轉會階段性的任務結束,開啟了後促轉會推動轉型正義的課題。

台灣的轉型正義工程由民間啟動,至今已超過30年。來引發民主轉型,再回到過來,轉型面對正義的問題。

在政治的角力下,2017 年 12 月 27 日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走入實證法為依的轉型正義路徑。

《任務總結報告》共計四部,第一部總論;第二部探求歷史真相與責任的開端:壓迫體制及其圖像;第三部促轉會規劃之推動轉型正義方案;第四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全文修正案。

其龐大的內容乃綜合臺灣學界、民間團體及相關社會溝通的活動研討會等,整合調節下的全方位報告。然因是整合調節,顧及到各種歷史脈絡和情感記憶的認同,主政者未能把握決策的責任,以致於留下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失去轉正條例完善之機。

來自於民間倡議,後促轉會時代亦應回到公民社會的路徑,公民發聲,守護民主憲政秩序,鞏固民主價值的定錨。

促轉會未之業首推「辨識及追究加害者責任」的法制建言太遲了,立法院朝小野大,加害者專章恐怕無日出的機會,所謂「有受害者,無加害者」的鄙視,將成為事實。加害者責任一條路徑和解方。

2025【民間轉型正義推動──南區共識營】」在台南成功大學舉辦,心理諮商師李鴻昇針對主題提出意見交流。 圖: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提供。

▌社會溝通前提 歷史記憶的探索與解構

促轉會始終強調推動轉型正義「社會溝通」重要性,在總結報告中列舉了三項子題的活動:

1.認識威權體制、2.尋訪不義過往、3.重構在地記憶。

社會溝通誠然重要,但不可忽視社會記憶的面向。無視社會記憶的複雜性,只是在意社會溝通,以取得社會共識,這猶如單翼高飛,危而難持。

歷史的記憶/記憶的歷史的探索和解構,是社會溝通必要的前置作業或前理解因此,社會補課和社會記憶機制的反省,是社會溝通的先行條件。

威權時期的記憶有創傷記憶、義務記憶、操作記憶、選擇性記憶、禁忌記憶、身體記憶等,這些記憶混雜到事件的記憶,或被操控到事件的記憶,影響了記憶的詮釋。

尊重各族群各方人的記憶,並不表示記憶都是等值,它並非一定指向事實的一個側面。解放義務記憶,重估選擇性記憶的遺忘內涵,探索禁忌記憶的緣由,理解創傷記憶的社會連帶性等,才能正視記憶的多種面貌,尋求社會的共同記憶,以進行社會的溝通。

後促轉會時代,正是公民社會昂揚再起的時代,多音合唱,交織成的曲調旋律,正是記憶之間的分合碰撞,守住了民主憲政秩序,以民主的核心價值為前導,轉型正義自有一條和解之路。

作者,林朝成(台南社大林朝成校長)。本文轉載自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