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知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引人矚目的研究報告,揭示了可能增加失智風險的因素,並提出相應的預防建議。重症醫師黃軒在其社群媒體上分享了這項研究成果,強調透過改善生活等14個習慣,有望預防或延緩高達45%的失智症發生。

黃軒醫師指出,這篇題為《失智症預防、介入和照護:2024年柳葉刀常設委員會報告》的論文,將影響失智風險的因素分為三個人生階段。14項增加失智的因素:
1.早期生涯:教育程度較低,失智風險增加5%

2.中期生涯:中期生涯的風險因素更為複雜,包括高血壓和聽力障礙(各增加7%風險)、吸煙(2%)、肥胖(1%)、憂鬱(3%)、缺乏運動(2%)、糖尿病(2%)、壞膽固醇過高(7%)、過量飲酒(1%)以及創傷性腦損傷(3%)。晚期生涯則主要涉及社交太少(5%)、空氣污染(3%)和視力喪失(2%)。

3.晚期生涯:社交太少(失智風險增加5%)、空氣污染(3%)、視力喪失(2%)

針對這些風險因素,《柳葉刀》提出了一系列具體建議。黃軒醫師在貼文中列舉了這14項建議,其中包括:
1、多教育、多動腦筋
2、提供助聽器,減少有害噪音
3、憂鬱症,一定要治療
4、保護頭部,避免頭撞擊
5、運動
6、禁止抽菸
7、控制好血壓
8、40歲後,注意壞膽固醇(血管硬化元兇)
9、減肥!減肥!減肥!
10、戒酒!戒酒!
11、增加社交人脈
12、視力喪失,要治療
13、少接觸空污
14、控制好血糖

黃軒醫師特別強調,研究人員指出,若能改善上述失智風險因素,將有可能預防或延緩至少45%的失智情況。他呼籲大眾重視這項研究結果,從早期生涯開始規劃,一直到晚期,都應該注意自身的健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