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肥胖率攀升!國民健康署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成年人過重或肥胖。病態性肥胖者,BMI超過35且有併發症,或BMI超過40,可考慮減重手術。恩主公醫院吳東琰醫師指出,袖狀胃切除手術是常見選擇,可顯著減輕體重,但需評估手術適用性。手術後,患者需嚴格飲食控制及運動,以防體重反彈。特定條件下,患者可申請健保給付,減輕財務負擔。專家提醒,手術非唯一解決方案,生活方式調整同樣重要。

根據國健署110年健康促進統計年報,18歲以上國人過重與肥胖率高達50.3%,男性更是高達58.4%。這組數據無疑敲響了警鐘,體重控制已成為全民必須正視的健康議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與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對「病態性肥胖」有明確定義:當BMI大於或等於35,並已出現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睡眠呼吸中止等併發症,或BMI超過40對健康已造成危害時,即屬此類。對於透過傳統飲食控制、運動等方式難以有效減重的人群,減重手術成為目前治療病態性肥胖最有效的選擇之一。然而,是否適合接受手術,仍需經過專業醫師的全面評估。

恩主公醫院一般外科吳東琰分享了1則成功案例。一位50歲的女性,身高155公分,體重102公斤,BMI高達42.4。由於嚴重肥胖,她長期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經過醫師評估後,採用了風險相對較低的袖狀胃切除手術。術後僅兩個月,患者就減輕了約10公斤體重,睡眠問題也逐漸改善。

吳醫師進一步解釋,外科減重手術主要通過「減少胃容量」和「減少吸收」兩種方式達到效果。目前台灣最常見的是袖狀胃切除手術,通過切除部分胃部來縮小胃容量。這種手術一般可使體重減輕25%~35%,不僅減重效果顯著,對糖尿病控制也有幫助。然而,術後可能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另外兩種主要的減重手術是胃繞道手術和縮胃繞腸手術。胃繞道手術不僅減少胃容量,還繞過部分小腸以減少營養吸收,減重效果可達30%~40%。但由於改變了胃腸道結構,術後難以進行胃鏡檢查,且風險較高。縮胃繞腸手術則結合了袖狀胃切除和小腸繞道的優點,不僅減重效果好,對糖尿病控制尤其有效,是目前減重手術的新趨勢。
吳醫師特別指出,考慮到台灣胃癌發病率較高,需要定期進行胃鏡檢查。因此,袖狀胃切除和縮胃繞腸手術相較於胃繞道手術,更適合台灣患者。

然而,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減重手術可能出現吻合口滲漏、出血和腸阻塞等併發症。手術前,患者需要經過全面的評估,包括代謝狀況、心理健康、影像學檢查等。吳醫師強調,如果發現胃部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必須先行治療才能進行手術。
術後的管理同樣至關重要。患者需要嚴格遵守飲食控制和保持規律運動,以防體重反彈。特別是對於接受胃繞道和縮胃繞腸手術的患者,長期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尤為重要,因為這些手術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

值得一提的是,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可以申請健保給付。條件為BMI≧37.5,或BMI≧32.5且合併有高風險併發症。年齡在20至65歲之間,經過至少半年的減重門診和運動飲食控制,無內分泌異常或其他導致肥胖的疾病,無藥物濫用或精神疾病,無重大器官功能異常且能接受手術風險,精神狀態正常。符合條件的患者只需負擔部分費用,約數萬到十幾萬元不等。

面對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減重手術為許多人帶來了新的希望。然而,吳醫師提醒,手術並非萬能解決方案,術後的生活方式調整和長期管理同樣重要。如有減重需求,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制定最適合個人的減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