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斷增加對台軍事威脅,堅持不放棄以軍事暴力手段攻擊並侵吞台灣,不時在台灣周遭發動軍演並頻繁派出軍機、軍艦擾台,引起國際社會警戒,美國信守承諾持續支持台灣抵禦中國侵略野心。不過,觀察台灣政治發展30年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15日在「日經亞洲」撰文警告,不少美國政壇人士與外交政策專家近年大聲疾呼台灣提高國防支出,但是華府對台過度施壓恐正中北京下懷。

文章提到,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最近告訴「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台灣應該為我們的防衛付費。你知道的,我們跟保險公司沒兩樣。」川普政府官員柯伯吉(Elbridge Colby)5月在「台北時報」(Taipei Times)撰文指稱,台灣應提高國防支出,從目前相當於年度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提高到至少5%。柯伯吉基本上是說,若未達到此標準,台灣不該寄望美國支持,此話引發論戰。

前總統馬英九曾批評,國防預算等於「錢坑法案」,會拖垮台灣財政,只會圖利美國軍工複合體。台灣2008年國防支出達到GDP的3%,但在馬英九政府8年任期後,2016年降為2.1%。而前總統蔡英文任內軍費支出提高至GDP的2.5%。但若以新台幣計價,過去8年台灣國防預算提高66%,從3658億元提高至6068億元,並非沒有努力提高軍費。小笠原示警,下屆美國政府若試圖強迫台灣提高軍事支出到GDP的5%,恐在台灣內部引發擾攘,進而可能在2028年選出更親中的總統。

小笠原表示,他同意柯伯吉認為台灣必須努力強化防衛能力的看法,但對於美國有些政治人物探討台灣安全時,沒有考慮台灣民意本質的做法感到不安。防衛能力不僅取決於軍費支出,也取決於政府的穩定和人民的決心。考量到台灣的政黨政治結構,短期內國防預算難以大幅提高。即使現任總統賴清德政府打算提高軍事支出,反對黨也可能在立法院杯葛。逐步提高軍事支出似乎是務實選項。

小笠原指出,中國國民黨政府易受中國施壓影響,不利華府的印太戰略。中國謀台策略包括恫嚇、滲透台灣社會、干涉內政,威權的中國試圖影響台灣民意,以削弱這個民主政體。中國共產黨一直試圖對台散播疑美論,目的是要製造華府不可靠觀感。台灣社會的危機感確實不強。但這也有好處,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威脅的企圖對民眾幾乎沒有影響,堪稱「台灣人民神經大條」。如果多數台灣選民對這類事務非常敏感,恐怕早已在心理層面上被中國征服了。

小笠原強調,台灣表面上似乎是一個弱小實體,在美、中擺佈下搖擺不定。但事實上,這兩個超級強權的戰略也受到台灣影響,不應該把台灣當成大國博奕的棋子。隨著美國大選接近,美國國內針對台灣的討論不免會考量到美國選民。但重要的是,美國一些具影響力人士必須理解台灣議題的微妙之處及其複雜性。若華府開始在國防議題上對台灣過度施壓,恐正中北京下懷。台灣需要的是「鼓勵」,不是「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