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23年8月,臉書粉專「本報記者」,貼出中國「女」田徑選手童曾歡與日本岡山縣朝日高校一位田徑女選手,在比賽前面對攝影機的對比照。
只見右圖童曾歡在女子400公尺接力賽中,不僅外貌粗曠陽剛,更離奇的是胯下還裹著一大包。反觀左圖的日本田徑女選手,長相甜美清秀,站在起跑線時,私密處的「神秘一條線」更是吸睛。中日兩位選手的比對照,尤其,下半身一凸一凹的明顯差距,讓小粉紅都不免感嘆:
「一包跟一線之隔」
「看了都會硬,但右邊硬的是拳頭」
「你包駱駝蹄,我包駱駝峰」
「報告裁判,有人多一根接力棒」。
其實中國田徑兩位「女」選手童曾歡與廖孟雪,因為外表與聲音太過另類,多年來性別一直遭質疑。尤其是世界田徑總會公布最新世界排名後,有鄉民發現這兩人在400公尺總排名上消失。
雖然中國網路都認為,兩人是因性別爭議遭總會刪除。但中國媒體卻發布更正新聞,是因12個月內至少需有5次比賽成績,才會被納入世界排名。當然,這樣的新聞在台灣的網路上,也是被鄉民不斷拿來笑虧。
但本魯總是提醒年輕一點的鄉民:從台灣史來看,40年前的日本,就是現在的台灣。同樣的,40年前的台灣,就是現在的中國。
1966年12月21日《聯合報》第3版國內要聞頭條的標題就是「乾坤再造,神奇一刀,肥了櫻桃,瘦了芭蕉。」即使在新聞嚴格管制的國民黨戒嚴時代,無法完整揭露黨國殖民體制的荒謬,但還是留下了撲朔迷離的蛛絲馬跡。
誰是統治階層?誰是被統治階層?
1965年舉行的第20屆台灣省運會,正好也是國民黨誇耀的台灣光復20周年。原本一年一度的台灣省運會,輪到要由最南方的屏東縣舉辦。但國民黨為了擴大慶祝,臨時宣布今年改在省政府所在的南投縣中興新村舉行。
中華民國從1912年成立,到1949年流亡來台,在中國境內的38年裡,因戰亂再加上「東亞病夫」的習性,竟然僅舉行過6次全國運動會。即使擴大追認清末傳教士在上海舉辦的運動會當第1屆,台灣也僅在1948年參加在上海舉行的中華民國第7屆運動會。這是最後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
相對於辦1年就要休息5年,多災多難的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從馬關條約後就交由日本統治的台灣,運動風氣明顯遠勝於中國。即使1945年日本對盟軍投降,台灣被國民黨接收統治,但台灣省運會依然年年舉行。反正,中華民國也只剩台灣一個省了,台灣省運會其實也就是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
只是從1945年國民黨統治台灣,就面臨一個兩難題目。日治時代那些台灣田徑運動員的最優秀成績,能否列為中華民國的「全國紀錄」?不列太可惜,但列了似乎又有失顏面。
不過這就跟1960年羅馬奧運會,是否接受國際奧委會指定的名稱「台灣」參賽一樣,由於男子十項楊傳廣的得獎呼聲很高,國民黨權衡之後,也就不再吹噓「漢賊不兩立」的高調,當賊也就當這麼一次吧!
因此日治時代的台灣運動員張星賢與林月雲等人,他們的田徑表現,都被追認為中華民國的「全國紀錄」。但國民黨跟小粉紅的殖民統治者心態一樣,對台灣就是「留島不留人」。
例如張星賢即使有了「全國紀錄」,還參加過1936年的柏林奧運,甚至指導過楊傳廣。但1960年羅馬奧運,國民黨寧可派從無奧運經驗的外省高官隨楊傳廣出團,也絕不再給張星賢機會,戰後張星賢成為中華民國的公民後,也從未再參與奧會了。
誰是統治階層?誰是被統治階層?國民黨的黨國殖民體制,在所謂的中華奧委會與全國體協裡充分顯現。請鄉民牢記,你身邊凡是在講「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的,不用懷疑,那一定是黨國信徒,死忠藍粉。
台灣為何有「全世界最大」的田徑場?
1965年國民黨為了擴大舉辦第20屆省運會,蓋了一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田徑場。鄉民們一定很好奇,台灣的這座「全世界最大」的田徑場,到底能容納多少人?10萬,20萬,還是50萬?
請不要誤會,所謂的「最大」,不是指觀眾人數,而是跑道長度。人家的田徑場不管容納多少人,跑道長度也都只有400公尺。但台灣的這座「全世界最大」田徑場,跑道卻是500公尺,這夠大了吧?保證日後也絕不會有人瘋到敢蓋一個比我們「更大」的。
除了「全世界最大」的田徑場,這屆省運會裡最出鋒頭的,就是苗栗中學竹南分部17歲的高二學生姚麗麗,代表苗栗獲得女子五項運動及100公尺及200公尺三面金牌。這是本屆參賽的3000多位女運動員裡,唯一獲得3項個人金牌選手。
戒嚴時代國民黨給予軍公教子女教育補助費,不分公私立學校,不分男女,也不限人數。而外省人大多從事軍公教,因此隨便翻開當時各大學的畢業紀念冊,就會發現總人口比例不到2成外省人,在畢業生裡卻總是超過一半,外省籍女生與本省籍女生的比例更加懸殊。
在教育補助費的推波助瀾下,外省籍女生在升學與就業上,甚至是選美比賽,表現確實都比本省籍女生亮眼。不過唯一的例外就是體育,尤其是成績最客觀的田徑,所有全國紀錄,都是本省女生所創。新聞報導的重點,也都是紀政與葉菊妹兩人,根本沒外省女生的事。
籍貫安徽桐城,1948年生於瀋陽的姚麗麗,是家中長女,但2個弟弟與3個妹妹都在台灣出生。父親姚昭明是軍人,在姚麗麗周歲時,帶著妻子李雅琴隨國民黨來台,住在台北縣土城鄉。
姚麗麗在土城鄉頂埔國校讀書時,因身材高大被體育老師林孫仁相中,帶她參加台北縣運動會。但升上板橋初中後,姚麗麗加入了籃球隊。那年代外省女生大多專心學業,即使身材高大,通常也都加入女籃,也難怪林青霞與王祖賢學生時代都打籃球。
苗栗中學竹南分部為了推廣田徑,在培育了號稱「女鐵人」的紀政,送去美國深造之後,又看中了姚麗麗。但從楊傳廣到紀政,都有同樣的特色,他們的父親雖然貧困,但日治時期當學生,也都是運動好手。因此只要有人願意花錢栽培,他們會鼓勵兒女,即使不懂英語,也一定要去世界第一的美國深造,連去日本都不該考慮。
然而姚麗麗的家庭背景卻完全不同,父母都不愛運動,姚麗麗自己也坦承,比賽只是為了吃飯,沒菜吃就多吃幾碗飯。竹南高中為了吸引姚麗麗,乾脆聘請父親姚昭明擔任訓導處職員,讓他們1家8口全搬來竹南。
姚麗麗也沒有辜負竹南高中,1965年7月8日,在全國田徑公開賽的女子100公尺初賽中,以12秒4的佳績,打破林月雲在日治時代所創,已高掛28年的全國紀錄。
媒體為何要讓姚麗麗的性別撲朔迷離?
1915年生於彰化的林月雲,日治時代創下的田徑紀錄,在戰後被國民黨追認為「全國紀錄」後,就成了門檻。1960年林昭代才打破林月雲保持了23年的跳遠紀錄;1991年林月雲都77歲了,她的三級跳遠紀錄,才被「風速女王」王惠珍打破。
在所有的田徑紀錄裡,百米成績是連鄉民都關注熟悉的。林月雲在日治時代所創的12秒5,高懸28年無人能破。現在楊傳廣或紀政所保持的全國紀錄,一開始都還是世界紀錄,即使過了50年沒人破得了,鄉民也不難理解。
但日治時代台灣人所創,戰後被國民黨追認的「全國紀錄」,這些在戰前就算不上是日本全國紀錄的成績,戰後卻一直懸在那裡成了中華民國的全民障礙,更成了統治者最大的心結。問題是外省人確實不愛運動,最多也只愛籃球。至於田徑,尤其是女子田徑,自然也就只能放牛吃草了。
年僅17歲的外省人的姚麗麗,以12秒4的百米成績,打破本省人林月雲高懸28年的全國紀錄,2周後的決賽,再以12秒1破了自己的紀錄。照理說外省人應該都很高興才對,但無論是全國體協總幹事林鴻坦,還是知名田徑教練尚樹梅和史麟生,都沒有表現出興奮之情。
反而是戰後就一直悶悶不樂的張星賢,意有所指地誇讚姚麗麗擁有男性化的體力和速度,加上胸部平坦,腿筋強韌,就跟北韓的選手辛金丹一樣,是任何亞洲的女運動所望塵莫及。
接下來的一年裡,姚麗麗100公尺已進步到11秒45的水準,與當時世界女子百米紀錄的美國懷俄明亞.泰斯(Wyomia Tyus)11秒10很接近,亞洲根本無敵手。
那年代獨立淋浴設施很少,大多是放一缸水,選手自己用盆舀水來洗。但姚麗麗行徑向來詭異,洗澡從不跟隊友一起洗,加上外型很像男性,因此關於姚麗麗的性別傳言不斷。
1966年10月,姚麗麗與紀政一起入選第5屆曼谷亞運代表隊。但那屆亞運首度實施女性選手性別檢查,因此代表團在出發前,統一先在台大醫院預檢,結果代表團卻宣告,本屆亞運姚麗麗將不隨團前往曼谷。
12月姚麗麗在台大醫院,接受吳家鑄醫師的生理矯正手術,《聯合報》用文學性的標題說是「乾坤再造,神奇一刀,肥了櫻桃,瘦了芭蕉。」《徵信新聞報》則說接受美國海軍醫院檢查,還提到3成是女性,並附帶報導一則日本男性因尿道下裂,被當成女性而成為運動員的歷史。
主流媒體為了配合國民黨的政策,對姚麗麗的性別並未直說,但《自立晚報》《中外雜誌》就沒這麼多限制了。李敖、柏楊、寒爵這些外省籍男性專欄作家,下筆就更直白了。例如柏楊在〈女生大勝〉裡說:
「姚麗麗女士自從動了手術之後,按說應該是一個貨真價實女人啦!可是報上登得清清楚楚,醫院只能保證她在女人堆裡不致發生麻煩,而不肯證明她是『女人』,大概與生育有關,問題就很複雜啦!」
雖然國民黨與日本都是外來殖民統治,但國民黨讓軍方空降壟斷警方高層,尤其是戶政系統,為了恩庇攏絡外省人,想退休的就改年齡,想升官或求職的就改學歷,想結婚的就改未婚。
本來還有黨外人士戲稱,外省人的戶籍資料,只有性別欄不能改。沒想到,從姚麗麗的故事發現,原來只有台灣人想不到的,卻沒有國民黨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