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中共當局刻意主導下,鋼鐵、汽車、太陽能面板等領域全都供給過剩,放任大量廉價商品湧入國外市場,加劇中國與其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最終自食惡果,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產能過剩,價格暴跌,企業虧損加劇的3大慘況。太陽能板出廠價暴跌近一半,今年又跌了25%;過去一年,中國五大太陽能板商的股價因而腰斬,近來至少有7家上市的中國大型太陽能板廠商警告,今年上半年的財報將出現鉅額虧損,但儘管虧本仍執意繼續擴廠。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在過去15年主導全球太陽能市場,幾乎所有的太陽能板以及生產太陽能板的設備,都是由中國公司或在中國製造,中國當局大力支持太陽能發電,地方政府、國有銀行與國家投資基金提供各式補貼,在工廠產能巨大、出現殘酷惡性競爭後,又放手讓企業自生自滅;類似情形也發生在汽車業,中國每年銷售2500萬輛車,高於任何其他國家,但產能利用率不到一半,中國車企正跟隨太陽能業者的腳步,大幅降價、增加出口。
中國產業政策為地方政府、國有銀行等機構帶來巨大財務損失;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問題專家霍夫曼表示:「這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發展模式,但它卻能培養出國家級的龍頭企業」。報導以湖南神州光電為例指出,這家太陽能板製造商2008年成立後,就享有各種補貼,幾乎是免費取得長沙市中心黃金地段一塊佔地130畝的土地,中國最大國有銀行之一為其提供低利貸款,湖南省政府承擔大部分利息,儘管如此,如今神州光電廠空無一人。
在北京當局的示意下,中國的銀行向太陽能行業發放了大量貸款,用於建設工廠,短短幾年,中國其他地方的同業紛紛建造規模更大的工廠,以至於中國太陽能工廠的產能擴張至大約是全球需求的兩倍。產能過剩造成企業只得大幅削減成本和降價來維持市場競爭力。而降價不緊衝擊全球市場,也對中國太陽能企業造成了嚴重打擊,批發價格去年下降了近一半,今年又下跌了25%。
中國製造商正以遠低於成本的價格爭奪客戶,且過去一年,中國五大電池板及其他設備製造商的股價下跌了一半。6月下旬以來,至少有7家中國大型製造商警告,它們將宣布今年上半年出現嚴重虧損。中國領導人開始感到擔憂。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發布了一項草案,要求太陽能企業在新建或擴建工廠時只能獲得70%的貸款,而之前是80%,但變化太小,不足以減少中國的產能過剩。
中國太陽能產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投產、開工、規劃項目數量年減75%,超過20個項目宣布終止或延期。產業開工率也低,目前統計有超過6家企業的工廠停產。隨著隆基綠能、通威等投入新研發,大批競爭力不足的太陽能廠為了削減成本,裁撤數以千計工人,或給予員工一年無薪假或降薪高達30%。在中國加大出口力道以彌補國內疲軟的經濟之際,一些規模最大的企業在10年前倒閉後往往能在銀行和地方政府的幫助下重新開始營運。
紐時報導提到,在長沙極其悶熱天氣裡,二樓一個巨大的「神州」標誌銹跡斑斑。不久前的一個下午,唯一還在廠區工作的人是一名保全,他說生產設備已於1月搬走,工廠計劃拆除,改造成辦公樓。目前人在美國的神州光電創始人趙楓指稱,他想把公司的重點重新放在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上,因為這是目前中國產業政策的「最新寵兒」,要發展的時候「我們會要銀行、政府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