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稱這波新冠加流感為「假疫情」。他認為因新冠和流感已非法定傳染病,急診醫師只能用重症試劑和藥物來診斷輕症,導致虛報重症病例。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16)日表示,急診就診量在6月最後一週達到高峰,但最近2週已經開始下降。且無人為操作數據,「假疫情」並不存在,隨著疫情減緩急診壅塞也會逐步改善。而疾管署也發出6點聲明,駁斥其說法。

羅一鈞指出,急診就診量最高峰出現在6月25日至7月1日,當時單週達到15.3萬人次,但最近2週數字持續下降,上週為13.7萬人次,較前一週的14.8萬人次下降了19%。其中,台北區和高屏區的下降幅度最大。先前雙北和南部的醫院曾出現急診壅塞情況,隨著疫情減緩,這種情況應該會逐漸改善。

王任賢指稱這波疫情是「假疫情」,他認為新冠和流感已不再是法定傳染病,相關診斷試劑和治療藥物需依健保規範處理。然而,健保尚未批准抗病毒藥和快篩試劑用於輕症診斷,急診醫師只能使用重症試劑和藥物進行診斷和通報。「所以通報重症的病例中,有一大堆都是為了檢驗或用藥而虛構出來的。所以我稱呼這波新冠為『假疫情』」

羅一鈞表示這種論述有不足之處,並引起急診醫師的不滿。他澄清,並沒有人為操作數據,因此也不存在「假疫情」的問題,希望這種訊息不要再流傳。

疾管署也針對此事發表了六點聲明:

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及「流感併發重症」仍屬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為整體監測國內疫情狀況,疾管署以多元指標綜合評估疫情趨勢,對於疾病通報定義、診斷試劑與治療藥物的使用時機,均訂有嚴謹規範,醫療機構必須依循辦理,絕無可能為特定目的而虛構。

二、有關COVID-19及類流感疫情趨勢監測,疾管署係蒐集國內健保門急診就診診斷碼、COVID-19併發症、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趨勢以及住院數等指標綜合評估。依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COVID-19併發症疫情自今(113)年第23週(6/2-8)超過流行閾值進入流行期後呈上升趨勢,門急診就診人次亦觀察到相同趨勢,上週(7/9-15)併發症病例數較前一週(7/2-8)下降,惟仍處高點且處流行期;另類流感疫情自今年第18週(4/28-5/4)急診就診病例百分比超過流行閾值,持續處流行期,且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處近期高點。

三、依現行COVID-19病例定義,符合臨床條件及檢驗條件的中重症個案須通報衛生主管機關,其中臨床條件明確定義為發燒(38℃以上)或有呼吸道症狀後14日(含)內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而住院或死亡;至於其他原因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民眾,未符病例定義,非屬法定傳染病,無須通報。

四、至「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健保代碼14084C)」,適應症為「符合抗病毒藥物使用條件者」,再依「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倍拉維(Paxlovid)、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等公費口服抗病毒藥物主要係提供具重症風險因子,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五天內輕症個案使用。因此,該投書所述「健保到現在為止也沒有批准抗病毒藥及快篩試劑可以用於新冠輕症」並非事實。

五、因應流感疫情升溫,自113年6月26日起至7月31日,疾管署再次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增列「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倘經醫師判斷符合條件者,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把握用藥時機。

六、為使有症狀民眾能及時分辨是否為COVID-19感染,疾管署於6月下旬起,釋出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至醫療院所,由專業人員評估提供給有醫療實際需要者使用。同時疾管署亦邀集領有藥證之快篩試劑製造商積極補貨,目前多家藥局亦重新上架家用快篩試劑。同時目前健保亦已有給付高風險對象醫用快篩檢驗。

對於各醫院與急診醫療人員於此疫情升溫期間,不僅傾力照護病患,更配合政府執行各項疫情監視與診療措施,疾管署深表感謝,並呼籲民眾務必遵從醫療人員所囑,實施所需的檢測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