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生成式 AI 」)工具 ChatGPT 問世 19 個月,你的工作還在嗎?
高盛證券 4 月推估,全球有 4 分之 1 的工作會被AI取代,約是 3 億個可自動化的全職工作。
首當其衝的就是工作內容可以使用生成式 AI 「一鍵完成」的職務工作者,像是基礎的資料判讀者、基礎軟體工程師、基礎繪圖師和翻譯等。中國媒體《時代財經》推測,原本蓬勃的遊戲美術產業,已有半數美術設計師被裁減。
「以前1張概念原圖需要 1、2 周製作,現在 AI 生圖,同樣質量的圖片,幾天就可以產出 100 張。我們顯然正在經歷創意產業的工業化。」台灣一家遊戲公司創辦人這樣說。
他舉例,若從工作量來看,過去 300 名員工,就做 300 人的事,但是導入生成式 AI 工具後,得做 1000 人的工作才行,這樣才符合成本。
而就產能來看,以前若是 1 年推出 1 款產品,現在就是 1 年推出 3 款產品,他解釋,「往好處想,是 1 年的成功機會,從 1 次變成 3 次,但實情是,若不這麼做,我們就會完全落後競爭對手。」
同在海嘯第一排的軟體產業,也有雷同的心路歷程。
「ChatGPT 剛出現時,說不怕,肯定是騙人的,我們真的怕爆了。」軟體工程師陳先灝服務於全球最大原生廣告平台 Taboola,回想第一次看著 ChatGPT 快速吐出一行行程式碼,直覺就是「出大事了」。
所幸,後來他發現:「AI 的能力是有限的,但運用它,可以加快開發速度。」
心定下來後,他開始在工作流程裡,檢視自己的勞動價值。
陳先灝會先把程式碼外包給 AI 協助,接下來就專注在自己最感興趣的環節裡,「我喜歡溝通,也非常喜歡解決問題,現在更有機會發揮這個價值,與其說我是工程師,我現在更像是產品經理。」
Taboola 研發副總裁俞寧寧則觀察指出,生成式AI時代比以往更需要跨界人才,「我們公司最厲害的客戶專家,並不是工程背景出身,而是念哲學的。他會用批判式思惟反覆追問 ChatGPT,以人機協作的方式完成客戶想用的產品。」她不禁感嘆,生成式 AI 時代缺的不只是工程師,甚至是傳播、歷史或中文人才。
至於經常被點名可能被取代的翻譯行業呢?「這 2 年,總是有人關心我們,『還活著嗎?』」翻譯公司 WritePath寫意達執行長金超群苦笑著說,「其實我們在 AI 時代,活得更好。」
來自紐西蘭的 WritePath 總編輯歐哲夫(Geof Aberhart)投身翻譯長達 20 年,一路見證翻譯工具從電子字典,演變到網路應用。他從來就不擔心工作會被電腦取代,反倒對於 AI 可以校準瑣碎的低階錯誤,鬆了一口氣。
歐哲夫說。在 AI 工具的幫助下,現在反而有更多時間運用翻譯專業,從比較高階的任務切入,在整體表現上更下功夫,例如保持語境完整、用字更加精準,或是深究不同受眾對語意理解的差異。
AI 趨勢觀察家、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提醒,台灣產業的核心在硬體產業,而非知識型產業,所以衝擊比歐美慢。他認為,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因為太早跳進去,其實也不知道要如何做,只是浪費資源,「企業要小心,但是個人要大膽。」
簡立峰見證電腦與網路時代的崛起,如果為未來 AI 時代下個注解,該是如何?「以後的 AI,對個人來說,就像現在的英文,對企業來說,其實就像是現在的水電。」他說。
(閱讀全文…https://bit.ly/4cT7eii)
(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 1438 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每天上班無比厭世?他 45 歲提早退休、搭郵輪環遊世界,18 年後吐真心話:錢
夠用就好「財富自由 6 個必要條件」
https://bit.ly/4cRBGcu
沒立遺囑下場悽慘!大老闆腦中風從每月 30 萬總統病房,被子女移到健保房:現在多花 100 萬,未來就少繼承 100 萬
https://bit.ly/3LfQbLx
圖: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