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 6 月 9 日歐洲議會法國代表選舉失利的衝擊,法國總統馬克宏無預警拋出國民議會(下議院)提前改選的重磅決定。根據馬克宏自身的說法,其所率領的復興黨(Renaissance)在此次歐洲議會大選以超過兩倍的差距,慘敗給由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所領導國民聯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無疑是法國公民新民意的展現,因此有必要提前進行國民議會的改選,以確認民心向望。

然而,這個看似迎合民意的政治決定,不但事前未與總理艾塔爾(Gabriel Attal)諮商,法國本地或是國外輿論也多半給予「豪賭」的評價,更不乏批評這只不過反映了馬克宏過於輕率、任性、輸不起又不成熟的人格特質而已。

根本原因在於即便是在歐洲議會選舉的慘敗後,更有反馬克宏,認為他不僅毫不掩飾對國民聯盟的蔑視,更試圖再次以貼上『極右派』標籤的方式,販賣「法西斯」、「種族主義」恐懼,企圖迫使法國選民不得不做出「鞏固領導中心」的抉擇。許多人都看出馬克宏工於心計的政治盤算,與尊重法國公民新民意一點關係都沒有。

前情提要:【2024法國國會大選】歐洲數十年來最重要選舉 牽動全球安全事務與歐洲金融穩定

歐洲議會選舉的政治份量

總數高達 720 席的歐洲議會涵蓋了 27 會員國內超過 3 億 7 千萬符合投票資格的選民,是唯一以直選方式產生代表的歐盟機構,但是各國相關選制仍略有不同;甫於 6 月上旬完成的法國代表選舉共需選出其中 81 席,其選制與台灣不分區立法委員的產生方式雷同,以各政黨在單一輪次所獲得的票數比率核算代表席次。

由於歐盟大多數會員國皆採行歐元,也因為共同市場的緣故,對外遵守一致的經貿協議,使得經濟條件不一的各會員國不單喪失了財經政策的自主性,對於非法移民問題也不容易找到能讓相關政策立竿見影的施力點。

在這樣的外在環境下,近來歐盟會員國有關反移民、排外的論調逐漸抬頭並不讓人感到意外,也種下各國選民透過歐洲議會選舉,對國內執政黨表達不滿的基本調性。

儘管歐洲議會選舉經常被各國選民視為對執政黨宣洩不滿的出口,但是各國選任代表能在國內實際發揮的空間有限,也無法在歐洲議會自行提出法案,只能就歐盟理事會、歐盟執委會起草的法案與預算案進行修正及最終表決,因此各國民眾參與歐洲議會的投票率並不高。

如有會員國的執政黨在選戰中失利,也只會將該結果視為警訊,設法避免對國內政局造成更多後續衝擊,實務上也沒有對低投票率選舉結果做出過度反應的道理。也正因為如此,馬克宏解散國民議會的大動作自然就顯得格外令引人側目。

法國國民議會的兩輪選舉制

就現實面而言,要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競選期間扭轉民意並非易事,馬克宏如果期待國民議會提早改選能產生鐘擺效應,未免太過不切實際;因此,面對這一場必輸的賽局,又如何會有「豪賭」的詮釋空間?關鍵就在於法國特有的兩輪選舉制。

自 1958 年起依照新憲法組成的法國第五共和是以單一選區、兩輪選舉制選出國民議會成員,除非有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以過半的絕對多數勝出(且得票率不得低於註冊選民數 25%),否則選區內得票率高於 12.5% 的候選人都將進入第二輪決選,並由第二輪得票率最高者勝出。

根據以往的選舉記錄,儘管法國政黨多元,但是即便左、右派大黨的候選人未能在第一輪選舉直接勝出,通常也鮮有第三勢力的候選人能跨過 12.5% 的門檻挺進第二輪,四組候選人在第二輪選舉中同場較勁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

以本世紀過去五屆國民議會的選舉為例,合計僅有 66 個選區是以三強鼎立(triangulaires)的局面進入第二輪選舉,然而根據民意調查機構易普索(Ipsos)估算,這次提前改選可望受到高投票率(預計將超過 60%)的影響,使總數 577 選區的 250 個選區,皆以三強鼎立的態勢進入第二輪。

馬克宏敗中求勝的奢望

多家民調機構在選前衝刺階段的訪問結果,大多顯示國民聯盟取得 35% 左右的支持率穩定領先,以近 30% 支持率居次的,是由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不屈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法國共產黨(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生態主義聯盟(Les Écologistes)等各左派政黨合組的「新人民陣線」(Nouveau Front populaire, NFP),至於以馬克宏為首的執政聯盟「一起為共和」(Ensemble pour la République, ENS)則僅獲 20% 左右的支持率,在三大陣營中欲振乏力。

面對如此低迷的選情,馬克宏執意解散國民議會改選,難道不會提前迎來自己的跛鴨時代?兩輪選舉制又為何能成為馬克宏尋求翻盤的賭本?這些問題的答案,或可以從馬克宏所經歷過的兩次總統大選一窺端倪。

法國總統的兩輪選舉制與國民議會有所不同,僅取第一輪選舉得票率前兩名進行決選。2017、2022 年兩次總統大選最終都是由馬克宏在第二輪以極大差距擊敗瑪琳.雷朋勝出(分別是 66% vs. 34% 與 59% vs. 41%)。

但是如果回溯馬克宏這兩次選戰的第一輪得票,則分別只有 24% 及 28%,與瑪琳.雷朋的 21%、23% 差距有限。這表示在進入選擇有限的第二輪之後,法國選民會因為害怕聲名狼籍的『極右派』出線,自動的策略性調整而「集中選票」,形同保送未必孚人望的馬克宏輕鬆入主艾里賽宮(Élysée Palace, 法國總統府)。

以前述總統大選的經驗為例,可以得知,馬克宏解散國會的如意算盤是,假若法國選民對於『極右派』出線的恐懼依舊,只要支持馬克宏陣營的候選人,能在各選區的第一輪選舉保住兩成的得票率,跨過門檻,就有機會在第二輪選舉操作棄保,將國民聯盟的得票率壓在四成以下,進而創造出逆轉勝選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第一輪選舉後的 48 小時內,各政黨須針對即將進行第二輪的選區重新提交候選人名單,同時也可以因為策略佈局而退出選戰,並沒有必須參選到底的限制。

這項規定增加了各政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對手」的操作空間,同時也讓馬克宏更有膽量能不顧歐洲議會的敗選與長期低迷的支持度,執意解散國民議會放手一搏。

法國極右真地極右?還有奇怪矛盾的左派…

馬克宏用『極右派』標籤販賣恐懼,是他扭轉施政頹勢的壓箱法寶,能否如願還有待檢驗。瑪琳.雷朋十多年來為了化解選民疑慮,不只進行政黨改組,甚至不惜在 2015 年開除他自己的父親、國民聯盟(RN)前身國民陣線(FN)的創黨主席 —— 尚馬力.雷朋(Jean-Marie Le Pen),為的是徹底切割他父親的反猶太言論 :「納粹大屠殺只是一個歷史細節」。

國民聯盟主席雷朋。 圖:取自 Marine Le Pen 臉書

國民聯盟近年來重新包裝政見的作法也頗有成效,譬如以避免社福資源被排擠的論述,取代過於簡化的脫歐論調,或是以支持女性主義、性別平權的立場挑戰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借力使力扭轉排斥外來移民的政黨形象。

如今這樣一個主張法國優先,強調國內資源分配,試圖貼近法國社會主義傳統價值,甚至會在以哈戰爭爆發後,為了對抗國內反猶太主義而走上街頭的國民聯盟,是否還適用在台灣我們望文生義的『極右派』標籤?法國在怎麼右派,還是在左派社會主義制度下區分左右。

雖然上述各種路線調整,免不了引來前後不一的批判,不過隨著國民聯盟的支持度持續看漲,顯示以「從善如流」正面角度看待瑪琳.雷朋的選民越來越多,足以抵銷對國民聯盟「立場搖擺」的批評。

不屈法國領袖梅蘭雄要求馬克宏把組閣權交給新人民陣線。 圖:取自Jean-Luc Mélenchon臉書

諷刺的是,2022 年總統大選差一點擠進第二輪的不屈法國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一般被視為左派或極左派的,應該同情弱勢,卻支持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附和俄羅斯北約東擴才導致俄羅斯軍事行動的說詞,他主張退出北約,嚴詞批判以色列進軍加薩走廊,卻拒絕譴責哈瑪斯,大力質疑資本主義並主張建立第六共和,反西方帝國主義卻支持極權的中國帝國……等等;有了這麼一個更極端的對照組來襯托,瑪琳.雷朋似乎也顯得務實了起來。

根據法國內政部統計資料,6 月 30 日完成的第一輪選舉以超過 66% 的投票率創下自 1997 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國民聯盟及其他自我定位為極右勢力的合作伙伴果然一如選前民調所預測,最終以 33% 的支持率拔得頭籌,領先支持率分別是 28% 的「新人民陣線」與 20% 的「一起為共和」執政聯盟,開票結果呈現三組候選人有資格進入第二輪選舉的選區數則有 306 個,另外還有 5 個選區產生四位候選人一併符合資格的結果,遠遠超出易普索在選前的預測。

馬克宏可預期的挫敗之外 第二輪選舉的觀察重點

面對早可預期的挫敗,馬克宏不意外地老調重彈,繼續玩弄貼標籤的政治操作,呼籲「廣大民主、共和陣線的愛國選民」在第二輪集中選票,拒絕骨子裡反移民、反猶太、欺壓少數的『極右派』國民聯盟,守住自由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

另一方面,「新人民陣線」也有意勸退各選區在第一輪選舉排名第三的所屬候選人,以期提高國民聯盟在第二輪選舉勝出的難度。

想要選民支持兩次總統大選期間都用過的老把戲,起碼也要有些政績背書,然而檢視馬克宏過去 7 年執政的成績單,說是「乏善可陳」恐怕都還嫌過譽。在第一任任期內,因為調漲燃料稅的政策引發全國超過三星期之久的「黃背心運動」示威抗議,第二任任期則是為了強行通過退休金改革方案,動用憲法特權規避國民議會審議而招來反民主的責難。

對外部分,除了灰頭土臉宣佈結束在沙赫爾地區(Sahel)的反恐任務外,原本與澳洲政府敲定 400 億美元的柴油潛艦合約,也因為性能不及 AUKUS 防衛聯盟所需的核動力潛艦而被單方面取消,至於在俄烏戰爭最需要法國出面外交斡旋之際,留給世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竟是一幀與俄羅斯獨裁者蒲亭隔著四米長桌對談的照片,嘴砲平天下的功力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同樣等待選民檢驗的,當然是有史以來最接近權力核心的國民聯盟。在第一輪選戰中,國民聯盟總共在 296 個選區取得領先,其中包括直接過半勝選的 37 個選區。

如以這樣的開票結果推估,國民聯盟可望取得席次將介於 240~300 之間,不排除在國民議會一舉過半(289 席)的可能,如此國民聯盟現任黨魁巴德拉(Jordan Bardella)就能名正言順以「共治」(cohabitation)的名義出任總理,從馬克宏手中接過國政權柄 —— 前提是國民聯盟能把第一輪初步勝利的喜悅,延續成第二輪底定勝局的成果。

果真如此的話,動輒祭出『極右派』標籤的政治評論圈會如何對「多數法國選民支持極端主義」的現象瞠目結舌,或是一股腦將之歸咎於民粹逆流而口誅筆伐,倒也頗值得玩味。

國民聯盟邁向權力的最後一哩路上還剩下最後一道大關卡:一旦「一起為共和」(ENS)執政聯盟與「新人民陣線」(NFP)能跨越朝野、左右的意識形態藩籬迅速整合,共同建立「反國民聯盟陣線」的政治默契,在第二輪選戰各自縮減提名汰弱扶強,就輪到國民聯盟必須跨過四成支持率的天險,證明自己的確能在整合後一對一的局面下,仍擁有單獨過半的政治實力。

2024法國國會選舉結果更新》法國大選結果揭曉:政局動盪 無黨派獲多數席位

「共治」會發生嗎?日後法國政壇的可能走向

面對兩大對手陣營可能的政治操作,改變政黨形象有成的國民聯盟未必只能孤軍奮戰,以在第一輪選舉囊括不到 10% 支持率、不過在參議院(上議院)仍暫居第一大黨的共和黨(Les Républicains, LR)為例,黨主席埃里克.西奧蒂(Eric Ciotti)早在 6 月 11 日選戰開跑後不久,就破天荒地表示要與國民聯盟建立合作關係,因為對保守派而言,左派才是政治理念上的真正威脅,民調數字也顯示保守派選民投給國民聯盟的機率,是投給任何左派候選人的兩倍以上。

這當然不表示國民聯盟已經證明自己是個足以穩健執政的選項,埃里克.西奧蒂的論點也未獲得全黨支持,同為共和黨籍的參議院議長拉謝(Gérard Larcher)就表明將反對到底,而堂堂黨主席埃里克.西奧蒂也在提出合作論後遭到黨內高層閃電開除,只能向法院提出緊急處分暫且保住黨籍,其爭議之大,也意味著國民聯盟即使在歐洲議會選舉與第一輪選舉中連戰皆捷,也還是有可能重蹈過去兩次總統大選的覆轍,栽在選民對『極右派』的既定印象上。

法國在當地時間 7 日舉辦國民議會第 2 輪投票,由左派「新人民陣線」獲得最多席次。但「三黨不過半」的選舉結果,讓許多國際媒體都認為法國可能面臨「懸浮議會」的情形。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

根據法國內政部有 76 席確定,總數 577 席,尚有 501 席在第二輪才能確定。 7 月 4 日法國 24 台(France 24)報導的最新消息,已經有 224 位符合資格(第一輪有效票達 12.5%)的候選人退出第二輪選舉,其中執政聯盟「一起為共和」在 83 個選區撤回提名,「新人民陣線」等左派政黨則是勸退了 132 位候選人,使得一對一對決的選區從原本 190 個暴增至 405 個,三強鼎立的選區則從 306 個大幅縮減成 95 個,另外還有 1 個四方競逐的選區。

這樣的合縱連橫下,國民聯盟及其盟友可望取得的席次則大幅下修至 190~220 之間,馬克宏所下注的「反國民聯盟陣線」似乎已隱然成局。

儘管第二輪選舉的走向大致符合馬克宏所設下的賭局,但是從三大陣營在第二輪選舉登記的情況分析,不用等到開票結果就已經可以宣告馬克宏將淪為輸家 —— 執政聯盟「一起為共和」最終只提名了 254 位候選人,完全不可能跨過國民議會 289 席半數的門檻。

反觀,國民聯盟將在 483 個選區尋求突破,「新人民陣線」等左派政黨則提名 337 人,基本上都還保有勝選組閣的空間。

雖然馬克宏早在第一輪選舉投票前就宣告國民議會的改選結果,都不會影響自己完成總統剩餘任期的立場,但是接下來不論是國民聯盟或是「新人民陣線」在第二輪選舉單獨過半取得組閣權,「共治」的局面都能在政府預算上限制住馬克宏僅存的外交權限,首當其衝的恐怕就是法國對烏克蘭的後續支援,為俄烏戰爭的走向投下極大的變數。

最有可能的選舉結果,應該是三大陣營都無法取得過半優勢,只好透過政治協商讓技術官僚成立穩定政局的過渡政府,等待國民議會再一次的改選以化解政治僵局。至於法國政壇會不會坐視此等政治僵局持續五年,直到新任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結束?由於第五共和憲法只有規定法國總統不得在一年之內連續解散國民議會,自大又傲慢的馬克宏會不會在一年過後立即做出再次改選國民議會的重磅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怕任誰也都說不準吧。

作者:AIG,國際政經局勢評論員

本文轉載自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