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日本企業獲利提升、利於股息配發成長,及股市估值的重新評價,至7月5日,日股今年來漲22.90%,站上「4萬大關」。
根據《日經》報導,近一年來,市值登「10兆日元俱樂部」的企業迅速增加,截至7月5日,已來到19家,比去年末的10家,增近一倍。主因為日本企業透過出售交叉持股調整業務、加上提升獲利能力以配發更多股息,並強化與股東對話,來獲得外資青睞。
企業的總市值,是股價去乘以已發行股數算出來的數值。而企業總市值數字的躍升,反映了投資人基於對未來利潤的期望,而賦予企業價值。像是日立製作所(Hitachi)、三井物産(Mitsui)等,今年來都是首次加入。
此外,企業獲利提升,也能反映於員工的薪資,根據日本今年「春鬥」(勞資雙方於春季舉行的薪資協商)最終結果:平均加薪幅度5.10%,創33年來最大升幅,其中,基本薪資升幅3.56%,首度突破3%;而中小企業的加薪幅度則為4.45%。
攤開日本五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ore CPI)年增率為2.5%,因此基本薪資平均升幅3.56%,已高於當前日本的物價漲幅。種種利多情況,帶動日股攻高,亦帶旺國內日股ETF、日股基金的投資熱潮。
觀察多數日本基金之主要投資標的,不乏大型龍頭企業、價值型股票等,產業佈局方向在於科技、金融、消費等。其績效也受惠於這些個股的價格明顯成長。截至本月5日,「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與「貝萊德日本靈活股票基金」兩檔,今年以來皆繳出3成以上績效。
▲隨著日本企業的股價上漲,帶動總市值提升,相關日本基金績效也明顯受惠。目前,第一金量化日本基金是國內唯一以「多因子選股」與「市場風險偏好」雙量化模型,並結合主動操作的主動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觀察這波日股再度攻高的過程,指出東證指數於六月底率先創高,其涵蓋33個類股、2,000多檔股票,反應日本整體產業,包括保險、金融、汽車、製藥、重工股等接連有表現;七月初,日經接棒上揚攻高,其225檔成分股偏重在高科技、出口類股等,來反應日圓走貶挹注出口企業獲利,及全球科技類股的上漲帶動力量。
持續疲軟的日圓,的確有利於日本出口產業的獲利動能,不過,同時也會推升了進口物品的成本、並拖累了薪資的實質購買力。
根據日本官方8日數據,五月份實質薪資又減少1.4%,比四月份下滑1.2%還要多,日本的實質薪資已連兩年又兩個月下滑。今後的關注重點,在於「春鬥」結果反映至實際薪資下後,日本的實質薪資能否轉為正成長,並帶動日本國民的消費力提升,以及日本央行後續的利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