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氣候變遷暖化影響,極端劇烈天氣事件發生頻率不斷攀升,且台灣位於颱風與梅雨主要影響區域的核心位置,加上險峻複雜的高山地形,加劇極端降雨的發生頻率及破紀錄的觀測降雨量。交通部今(21)日在行政院會中以「氣象雷達新視界」進行報告,並指出,面對極端劇烈天氣的嚴重威脅,氣象雷達是提升監測與即時預警作業中重要的觀測設備,中央氣象署近年積極部署並更新全台氣象雷達網,以提升雷達預警能力,提高降水估計預報準確度。
交通部提到,氣象署已於2023年將善於監測大範圍降水的S波段雷達(五分山、花蓮、墾丁、七股)全面更新為雙偏極化氣象雷達,可提供雷達所在地半徑460公里範圍內,每6到8分鐘解析度1公里之天氣資訊。為精進降雨及淹水預警能力,氣象署於2017年至2019年間陸續完成南部(林園)降雨雷達站、中部(南屯)降雨雷達站、北部(樹林)降雨雷達站建置,預計於2025前半年再完成雲嘉南(湖山水庫)、宜蘭(蘇澳)降雨雷達站,組成5座觀測距離150公里之C波段防災降雨雷達網,結合原有氣象雷達觀測網,可提供每2分鐘,解析度250公尺之天氣資訊,提高都會區及易淹水區域降雨量估計的準確度。
交通部強調,氣象署為持續擴展雷達監測範圍及強化現行雷達觀測網整體監測能力,規劃執行「金馬雷達建置暨即時災防預警推升計畫」,預計於2025年至2029年間完成建置金門、馬祖地區C波段雷達及毫米波段雷達,C波段雷達除可提升金馬及海峽雷達覆蓋率外,更可提升西部及海峽上游劇烈天氣的早期預警時效。
毫米波段則可強化夏秋與冬春季節交替期間常發生的濃霧之監測能力,此於霧季天氣的掌握將可提升飛航於經濟與安全上的效益,並提供民眾更佳的氣象資訊,使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