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太平洋領土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日前因政治動亂而進入緊急狀態,也讓這個位在南回歸線附近的小島登上國際新聞版面。新喀里多尼亞的獨派政黨向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表明,他們無法說服抗議者清除這個法屬太平洋領土上的路障,因為活動人士不相信馬克宏會放棄爭議性的選舉改革。法媒披露,與「中國陰影」不無關聯。
根據路透社報導,至少7人在抗議憲法修正案的抗爭中死亡,這項修正案要把新喀里多尼亞的選民範圍,擴大至新抵達的法國人。部分卡納克族(Kanak)原住民主張,這將稀釋他們的選票,並可能威脅獨立公投。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Kanak and Socialist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在馬克宏閃電訪問的一週後開會討論如何化解緊張局勢並遞交信函。
寫給馬克宏負責重啟政治對話的3人代表團的這封信函提及,儘管和動員設置路障的活動人士舉行了幾次會議,卡納克民陣也發表了兩份呼籲讓步的聲明,但這個訊息在當地仍然幾乎末被聽到。馬克宏上個月訪問首府努美亞(Noumea)時聲稱,他不會強行通過引發致命騷亂的選舉改革,但路障必須清除。
卡納克民陣在信中表示,馬克宏在努美亞的發言被當地誤解,因為他沒有保證將放棄憲法改革。信函強調:「這種誤解代表了真正的困難,使得我們的活動人士無法聽到呼籲冷靜和讓步的聲音。因此,卡納克民陣政治辦公室要求總統明確表態…他放棄這項憲法改革。」在此同時,抗議者設置的路障持續阻礙旅行,並有從法國抵達當地的裝甲車。
新喀里多尼亞的國際機場仍然關閉,法國憲兵和卡納克原住民抗議者在路障的衝突仍在繼續。法國已派遣3000名安全人員平息動亂,內政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在社群媒體上寫道,半人馬裝甲車(Centaure)已抵達新喀里多尼亞,以協助清除路障,並「重建共和秩序」。
這場暴動是新喀里多尼亞1980年代發生致命動亂後至今最嚴重的暴力情勢,有數輛安全部隊的車輛被開槍及縱火焚燒,商店遭到洗劫,有80多人被捕,死亡人數增至7人。卡納克民陣發言人納烏納(Jimmy Naouna)告訴路透社,需要政治解決方案,軍隊越多「衝突就會越多。」新喀里多尼亞存在日益軍事化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與1987年相同的情況。
納烏納指的是一段法國警察和獨派人士之間發生暴力衝突的時期。喀里多尼亞位於澳洲和斐濟之間,是法國目前在海外的領土之一。由於法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近日通過法案允許住在當地10年的法國居民參與省級選舉,激起新喀里多尼亞當地獨派勢力憤怒,這項投票制度變革被視為將稀釋原住民卡納克族選票。
法國廣播公司中文網報導提到,輿論認為新喀里多尼亞的動盪不乏有「外國干預」,可能的影響力除阿塞拜然因為法國支持與其有領土糾紛的亞美尼亞而怨恨法國外,還有中國勢力。歐洲議會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直指像俄羅斯、阿塞拜然及中國這樣的專制政權抓住法國社會中最微小的瑕疵來分化公共辯論、製造混亂。
另外,法國參議員馬玉瑞(Claude Malhuret)分析,新喀里多尼亞不僅因為戰略地位重要,而且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出產鎳金屬的地區之一,該群島擁有世界上2至3成的鎳資源。對希望將南太平洋變為其後院「中國海」的北京來說非常誘人,中國為此希望將法國趕出太平洋。法國必須在為時已晚之前採取行動。
法媒更多使用「中國陰影」、「中國幽靈」一類詞彙來描述北京與新喀里多尼亞局勢的某種關聯。法國國家電台網站16日刊文指稱,北京高度關注新喀里多尼亞發生的暴動,而且不只是現在,幾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密切關注效忠者和獨立人士之間的政治鬥爭,希望取代法國的地位。
這篇文章示警,中國政府顯然和其他國家一樣對新喀里多尼亞的鎳資源感興趣,但另一個原因是在與華盛頓的海戰中,中國正試圖儘可能擴大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以擺脫美國及其盟友日本、韓國、台灣,當然還有澳洲的包圍。因此,透過取代法國在新喀里多尼亞的位置,中國將發現自己距離澳洲海岸不到2000公里,這是一個明顯的戰略優勢。
法國世界報2021年報導揭露,法國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報告曾指出中國國對新喀里多尼亞有興趣,研究人員說鼓勵獨立運動符合北京的利益,以贏回市場份額或削弱潛在對手,但中國的努力並沒有真正得到回報,北京密切關注支持獨立陣營的進展,正沉默地等待。
法屬新喀里多尼亞的原住民卡納克族日前發起暴亂,抗議法國政府推動的選舉改革。 圖:翻攝自 3 號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