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2.0」即將於7月上路,明年5月正式開徵,究竟何謂「囤房稅2.0」?新制改革將衝擊誰?房市又會有什麼變化?四大問帶你一起來看看!

一、「囤房稅」是什麼?

「囤房稅」源自於財政部頒布的《房屋稅條例》,第5條中住家用房屋,將自住房屋與非自住房屋訂定差別稅率,針對非自住房屋課徵較高稅率。期望透過稅率差距,降低單人持有多屋情形,抑制投資客房產炒作,保障自住權益、維護住的公平正義。

簡言之,個人「 自住 」房屋三戶內可以享有自助優惠稅率 1.2% ,但如果超過自住戶數,各縣市政府可以設定最低 1.5%、最高 3.6%的「差別稅率」,這就是所謂的囤房稅。

囤房稅2.0全名為「房屋稅差別稅率 2.0 方案」,在2023 年12 月19 日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的新稅收制度,針對擁有多間、非自住房屋者進行新制課稅。

二、囤房稅2.0上路,衝擊誰、面向?

非自用住家房屋稅率,將從現行 1.5%~3.6% 調整為 2%~4.8%,並改採「全國歸戶、全數累進」的模式課稅,2024 年 7 月1 日上路、 2025 年 5 月申報房屋稅時適用。

政策上路後,預估約有96.8至135.8萬戶房屋稅負會增加,除了對有大量餘屋的建商衝擊大。「全國歸戶機制 」將嚴重影響囤房大戶,以及持有多戶新屋者也首當其衝!原先採用的縣市歸戶機制,只要房屋數量在各縣市不超過 3 棟,享有自用住宅稅率。但若改為全國歸戶,等於名下持有房屋中只能有 3 戶享有自用住宅稅率,其餘多出的戶數皆課徵非自用住宅稅率。

例如:2戶以下均2.4%,3戶以上均3.6%,若有4戶房屋,這4戶都會按3.6%課稅。

此外,新法上路後,原本藉由縣市稅率不同、沒有全國歸戶的特點,達到節稅目的的作法預期將明顯減少,據推估,六都非自住的住家用房屋平均每戶房屋稅額將增加2.64萬元,平均增幅達78%,尤其是非自住的新屋持有人,須嚴正以待高持有稅的時代。

三、新制有哪些利多面向?

為了鼓勵自住、房屋釋出至租賃市場,及兼顧繼承非自願共有或空置情形,政府斟酌調降全國單一自住房屋等特定住家情形的房屋稅率,從1.2%到1%,未來預計約有 310 萬單一自住戶受惠!

出租申報所得減稅,鼓勵釋出空置房屋,增加租賃市場供給。非自住住家用房屋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含包租代管),法定稅率從1.5%-3.6%調降為1.5%-2.4%。

繼承非自願共有減稅,因繼承成為共有房屋所有人,在房屋處分及利用上較難與其他共有人達成共識,致房屋未能有效利用,與自願購入房屋有所不同,適度減輕非自願持有共有房屋者的稅負,法定稅率從1.5%-3.6%調降為1.5%-2.4%。

鼓勵建商釋出餘屋,建商新建住家用房屋在合理銷售期間(2年)內者,法定稅率調整為2%-3.6%;超過2年的餘屋則適用一般非自住住家用稅率2%-4.8%。

不過,值得關注的不受影響部分,自住3戶、社會住宅及公益出租人維持稅率1.2%。

四、囤房稅2.0上路 房價會跌嗎?

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表示市場對囤房稅2.0上路已有預期心理,雖對上百萬戶增稅,但對整體房市具體影響有限。從房市來看,賣壓會增加,價格較易鬆動,房價漲勢就會收斂一些。而真正帶動影響市場賣壓區域,包括部分超漲區、高總價大坪數產品、交屋潮增加的餘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