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年爆發「食人菌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 ( 簡稱 STSS ) 疫情,有越來越多民眾遭受感染。有日媒報導稱, STSS 可能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肢體壞死等症狀,死亡率高達 30% ,遭細菌感染後最快會在 48 小時之內喪命。台灣醫學專家指出,有六類人群是感染「食人菌」的高危族群,呼籲民眾保持警惕。

根據《日本時報》報導,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發布研究報告指出,總共有 941 位日本民眾在 2023 年感染「食人菌」成為 STSS 患者,且案例集中在下半年的關東地區。

報導稱,截至 5 月 12 日為止,日本今年( 2024 年)已經出現 851 位患者,是 2023 年同期的 2.8 倍。報導指出,致病的鏈球菌主要透過人體接觸或是飛沫進行傳播,感染者通常沒有具體的症狀,但細菌侵入血液或肌肉組織後,就會導致 STSS 。感染初期可能出現發燒或發冷的症狀,隨後可能產生血壓下降或是多重器官衰竭導致的休克狀態,最後造成患者喪命。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資料顯示,鏈球菌總共分為 A 族、 B 族以及 G 族 3 種,其中在日本地區發生流行的 M1UK 菌株是屬於 A 組的劇毒菌株,該菌株於 2010 年被發現在英國傳播。目前厚生勞動省已經加強監測管理方面的工作,但該菌株是否與 STSS 患者增加有關,還需更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醫院的菊池賢教授指出, STSS 的早期診斷十分困難,通常需要症狀發生進展才有辦法準確進行評估,其中 65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較容易感染細菌後成為 STSS 患者。

菊池賢教授表示,細菌會通過輕微的足部損傷進入身體,例如腳氣病引起的鞋瘡與皮疹等,患者的腳在感染細菌後可能會迅速發生腫脹,患者本人也會陷入 39 度的高燒之中,此時應該立即採取應對措施。菊池賢教授稱,如果盡早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將有機會得到治癒。但如果感染症狀有所進展,患者可能需要將受影響的部位進行截肢。菊池賢教授也向參與高齡照護的民眾呼籲,希望能每天對老年人的腳部進行檢查,確認是否保持清潔,以免遭「食人菌」感染。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也指出,致病的鏈球菌是環境中一直存在的細菌。除了飛沫感染外,如果接觸到帶菌患者的口水後再去抓皮膚,細菌就可能透過皮膚破損處深入皮下組織或是肌肉之中。黃立民表示,一般民眾遭受感染時,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大多染病患者最終都可以康復。然而幼兒、長者、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癌症患者以及身上有傷口這些身體較為虛弱的民眾,一旦遭受感染就可能有致命的危險。

日本在 2024 年內一共產生 851 位 STSS 患者,比 2023 年同期增加 2.8 倍。   圖:翻攝自 @cb400sb_NC42 X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