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國立屏東大學合作「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開全國之先首創透過跨校遠距共學,協助偏鄉未設資優班學校資優生能享有平與優質的教育環境,經過一年籌畫與實際教學後,今(22)日在鳥松區大華國小舉行成果發表會,共有六校分享在獨立研究課中採用同步遠距教學的心得。

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致詞時說,高雄市率先與屏東大學合作「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尤其少子化下,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發掘與培育資優人才,高雄市更為積極確保每個資優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適性教育,他們就像一顆珍珠,透過此項計畫不被遺落,讓引領學習的教師能發掘學生天賦熱情、引導他們思考與解決問題,未來更能發光與發亮。

為提供高雄市資賦優異且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公平且均質的學習機會,以開展其潛能,高雄市教育局委託國立屏東大學教授侯雅齡建構資優學生同步遠距教學模式。112 學年度高雄市參與學校包括設有資優班的大同國小、正興國小與莒光國小,以及沒有資優班但有資優學生的文賢國小、三埤國小與大華國小,協助學校在獨立研究課中採用同步遠距教學。

遠距共學模式為設有資優班的學校進行實體上課,未設資優班的學校由一名資優學生與一名合作教師在線上進行混成學習,同步進行獨立研究特殊需求課程。所有學生使用由侯雅齡教授所撰寫的「社調高手 從研究到發表」獨立研究教材,在不受空間限制下學習問卷與訪談方法,進行興趣主題的探究。

侯雅齡說,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高雄市教育局重視資優人才,這項計畫即是為偏遠地區資優生,啟動新科技融入資優教育服務型態,同時採跨校實施資優課程,提供專業師資與同儕互動機會,支持資優學生發揮潛能。另為讓線上與實體學生皆能有效學習與互動,需在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上作適當安排,特別針對資優學生的性向、優勢能力、學習特質及特殊教育需求來訂定。

「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計畫,由莒光國小教師張培卿、陳韻婷,大同國小教師鄭鈿樺、蘇郁雅,以及正興國小教師吳侑邦共同備課,經過一年的籌畫與實際教學,建構出偏鄉資優教育的運作模式,讓優秀人才得到充分滋養,也讓高雄市領航資優教育發展。

現場發表會在大華國小舉行, 該校許右蒽同學二年級即被鑑定為資優生,四年級在張培卿的遠距課堂上,每週與莒光國小三位同學同步學習2節課,成效相當顯著。許右蒽的媽媽特別感謝這種型態,並對比三年級時的外聘一對一教學,今年學習狀況明顯提升。大華國小校長莊明廣對此計畫相當支持,表示參與資優鑑定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期盼未來高雄資優人才的培育不會有「遺珠之憾」。

高雄市國小資優方案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教學計畫係首開全國之先,建立偏鄉資優教育的共學模式,除了提升資優教師使用新興科技教學的專業能力,開也啟跨校師生共學的平台,嘉惠偏鄉資優學子,共同提升高雄市的資優教育。

此外,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也特別到場參與,國教署特殊教育科表達祝賀此次高雄市跨校遠距共學計畫的成果發布,肯定高雄市在資優教育的努力,期盼此一前瞻性的資優教育模式能擴及全國,為資優人才培育開創新局。

國立屏東大學教授侯雅齡建構資優學生同步遠距教學模式。   圖:孫家銘/攝

資優生在老師指導下跨校遠距共學進行獨立研究。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師生分享「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成果。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成果。   圖:孫家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