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不再只是中年人的困擾!近年來,40歲以下的年輕人中痛風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中正脊椎骨科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賴漢明分享,一位40歲的男性因關節發炎和長出許不痛的結節,後因手腳劇烈腫痛與發燒,被診斷出患有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併發腎結石和急性腎盂腎炎,進一步引發了敗血症。賴漢明也提供民眾預防痛風的相關飲食方式。

痛風的典型症狀包括腳趾腫大、腳踝和膝關節的紅腫和疼痛。目前國內至少有超過40萬痛風患者,有9成為男性。女性在停經前很少患痛風,通常在50歲以後才會出現症狀。

賴漢明表示,尿酸過高是痛風的主要原因。除了遺傳因素,過量攝入高普林食物,如啤酒、含糖飲料、海鮮和內臟等,也會導致尿酸水平升高。痛風曾被認為是過太好象徵,但現在已經成為普通人的常見疾病。不僅會讓患者感動劇痛,還面臨著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

賴漢明也表示,高尿酸的主要原因有2個:飲食中過量的高普林食物和遺傳因素。後者導致腎小管無法有效排出尿酸,從而在關節和皮下形成痛風結晶和關節炎。雖然飲食調整可以幫助部分痛風患者,但對於那些由於遺傳原因而腎小管無法排出尿酸的患者,藥物治療則是必要的。

賴漢明醫師解釋,一名40歲男性患者的案例顯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和腎結石可以導致急性腎盂腎炎和敗血症。他的血尿酸值高達12,遠高於正常值7以下。經過2週的住院治療和3個多月的門診治療,他的尿酸水平終於降至6,腎功能也恢復到了80%的正常水平。

賴漢明醫師建議,民眾要預防痛風發作,應保持均衡飲食,按照2:2:1的比例攝取五穀雜糧、蔬果和蛋豆魚肉。此外,每天至少飲用2000毫升的水,以幫助排出尿酸並預防腎結石。適量攝取豆製品,避免飲用含酒精和含糖飲料,以此控制尿酸水平。

賴漢明醫師表示,一名40歲男性因關節炎和無痛結節,後出現嚴重腫痛和發燒,確診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隨後又併發腎結石和腎盂腎炎,並引發敗血症。   圖:賴漢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