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八年的任期即將結束,在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時,蔡總統提出台灣要發展離岸風電的政策規劃。八年之後,過去質疑蔡總統離岸風電的聲音,也轉變為對綠電不足的憂心。這也凸顯,若政府在 2016 年沒有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則台灣的綠電將更為缺乏。這是蔡總統在八年執政的過程中,多家民調公司對總統滿意度的調查仍可維持在五成上下的原因之一。

在蔡總統八年執政期間,台灣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約 3.15% ,基本工資(最低工資)由每個月 20008 元提高至 27470 元,然而,經濟持續成長的結果也引發台灣綠電不足可能會影響廠商出口競爭力的擔憂,這也成為未來賴清德總統須面臨的挑戰。

首先,就出口競爭力而言,我國廠商會從只要有電到重視「綠電」,這也顯示國際市場對產品的要求已不再只重視價格,而會重視產品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勞動權益的保障。這也是近年來,中國因為不公平補貼與強迫勞動等議題陸續受到美國、日本與歐盟實施貿易制裁的主因。

因此,政府近年來對於勞動權益的重視,以及在風電與光電等綠電建置的重視,對於台灣產業的競爭力是會有幫助的。試想,若台灣近年基本工資沒有調漲,則在國際供應鏈移轉的大趨勢下,我國會更難吸引到外籍人士到台灣來工作,換言之,台灣產業缺工的現象將更為嚴重。因此,若台灣的政府都僅是想到如何幫廠商降低成本,則八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應不會有這樣的成績。這應是更堅定賴副總統在參與總統大選時,要加速推動「創新驅動」經濟成長模式的主因。

其次,就資源不足的擔憂而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只要一個國家的經濟持續成長,水、電、勞動力不足的可能性必然增加。因此,政府要思考的不應該是只有增加上述生產要素與勞動的供給,而是如何降低對資源的耗用。

以觀光業為例,若在薪資低無法找到適合勞動力情況下,則配合業者開放外籍移工的作法,就是停在「要素驅動經濟成長」的老路,卻是賴副總統希望擺脫的老路。事實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本來就應該在產業發展上有所取捨。政府應該認清的是,只要經濟持續成長,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缺水與缺電的問題並不會消失。但是,減少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卻是政府可以做的,也應該要做的。為此,賴副總統提出發展產業的護國群山以及創新雨林生態系,目的就是讓台灣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可以更加多元化。

再者,就電的供給而言,如前所述,在近年台商回台投資大幅增加,台灣電的供給確實有可能發生短缺的問題,也因此引發是否台灣是否應調整核電政策或核電廠繼續延役的討論。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候任經濟部長郭智輝在拜訪部分立法委員時指出,「核能是乾淨能源」。這樣的說法一般的認知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核能是乾淨的能源,為何國內有人反對日本核廢水排入大海,為何台灣的核廢料要放在蘭嶼,不放在台灣用電大戶的工廠內部,或這些大老闆的住家。主要原因就是,核廢料對人體與環境的傷害。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因為沒有看到污染,就認為沒有汙染。

最後,依照候任部長的說法,只要不是住在火力電廠附近的居民,煤與石油也是乾淨的能源。這是因為,候任部長沒有看見,而非沒有排放汙染。當然,如果台灣可以發展沒有核廢料的「乾淨」核電,應該可以發展新的核電護國群山。台灣需要的是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但是,人民絕不會期待「說法」創新的話術,社會大眾應不會換了新的經濟部長,就認為核能變成乾淨的能源,這只會降低政府政策的說服力。

( 轉載自Rti中央廣播電台)

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時,蔡總統提出台灣要發展離岸風電的政策規劃。   圖:沃旭能源/提供(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