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定接任陸委會主委的海基會祕書長邱垂正今天(3日)接受央廣節目專訪,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邱垂正認為,兩岸之間的「負面因素」若能減少,可讓交流的啟動獲得較好環境,這些負面因素包括軍事威脅、外交打壓、經濟脅迫,若真能減少,將促使環境較為穩定,包括觀光旅遊在內的交流互動,今年就有機會恢復疫情前的狀態。

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祕書長邱垂正接受中央廣播電臺「這樣看中國-蔡明芳時間」節目專訪,詳細說明海基會的功能與角色,以及在服務兩岸民眾方面的工作內容及具體成果。邱垂正以海基會在2023年提供服務件數高達36萬5千件為例指出,每個案件都被海基會視為在處理兩岸善事,希望「善意堆疊」、「善意循環」,成為兩岸和平穩定的基礎。

邱垂正指出,2023年的兩岸民間交流主要集中在探親、探病等親屬與社會交流,但民間期待能進一步推動更多專業交流,所以如果今年「兩岸環境比較穩定」,也就是中國大陸不要再派軍機艦擾台、外交打壓、經濟脅迫、社會滲透、認知作戰等負面因素都能減少,兩岸之間有機會恢復正常交流,邱垂正說:『(原音)如果說這些負面因素能夠少一點,我們在啟動兩岸的交流就會有比較好的環境,我們也希望2024年有機會來進行像過去在疫情前,兩岸已經存在的正常、健康、有序的交流,包括觀光客的相互交流,我是覺得今年是很有機會,但是大家要去努力。』

對於陸生議題,邱垂正希望中國大陸當局能開始恢復包括學位生在內的陸生來台就讀,「這對兩岸未來發展相當有正面意義」;陸配方面,海基會仍會持續努力提供照顧,除致力縮短他們在台灣適應的時間,同時希望台灣成為陸配安居樂業的新故鄉。

至於台商,邱垂正表示,一方面會關切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經營環境,另方面對有意返台投資的台商,海基會不僅這幾年積極安排各類參訪活動,促使台商進一步了解台灣的投資亮點,若台商還需要布局全球的話,海基會也會協調相關部會提供相關協助。


(本文經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