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航天器(New Horizons)在 2015 年捕捉到冥王星表面巨大的「心臟」形地貌(湯博區域)以來,這一奇景引起天文學家的興趣。現在,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已經解開了這顆獨特「心臟」是如何形成的謎團,並可能揭示有關矮行星起源的新線索。

湯博區域中的斯普特尼克平原(Sputnik Planitia)被認為是心臟的「左葉」,是冥王星大部分氮冰所在地。該區域面積廣闊,並比其他地區海拔低 3 至 4 公里。

由伯爾尼大學和國家行星研究中心(NCCR PlanetS)成員領導的國際天體物理學家小組在新研究中揭示了這顆巨大心形特徵的神祕面紗。他們通過數值模擬再現了心形結構,將其歸因於一次巨大而緩慢的斜角撞擊

研究人員通過對斯普特尼克平原的研究,確定了一場災難性事件可能創造了這顆「心臟」。一顆直徑約 700 公里的行星體在冥王星歷史的早期與其相撞,形成了這一地貌。

相關論文發表於《自然·天文學》雜誌。研究人員使用平滑粒子流體動力學軟件進行數值模擬,模擬了行星體與冥王星相撞的不同場景。

研究團隊認為,斯普特尼克平原的細長形狀表明「肇事」行星體不是迎頭撞擊冥王星,而是擦肩而過,以傾斜角度而非正面撞向冥王星。

研究的主要作者、伯爾尼大學助理研究員哈里·巴蘭坦(Harry Ballantyne)博士表示:「冥王星的核心非常冷,以至於(與矮行星相撞的行星體)仍然非常堅硬。」

研究合著者、亞利桑那大學月球與行星實驗室教授埃里克·阿斯普豪格(Erik Asphaug)表示,斯普特尼克平原下方某個地方可能存在另一個巨大天體的殘餘核心。

這項研究也為冥王星內部結構提供了新線索。新研究表明,冥王星沒有地下海洋,而是由甲烷冰和水冰地殼覆蓋,核心充滿氮冰。

冥王星「心臟」東部覆蓋著一層類似但較薄的氮冰。科學家們認為這與斯普特尼克平原有關,但氮冰的確切來源仍需進一步研究。

自從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航天器(New Horizons)在 2015 年捕捉到冥王星表面巨大的「心臟」形地貌(湯博區域)以來,這一奇景引起天文學家的興趣。   圖 : 翻攝自X帳號@talker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