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教育,救救孩子。舔中舔到登峰造極的北一女國文教師區桂芝,因為108課綱刪除了顧炎武的〈廉恥〉,就痛批這是「無恥缺德課綱」,讓他們這些戒嚴時代專為黨國洗腦的工具人,都不知道該怎麼教學生了?

區桂芝對「無恥缺德課綱」的叫囂,立即引來北京的讚賞。2024年2月2日,中國官媒《新華社》,刊出對她的專訪〈知其難為而為之:訪痛批「去中國化」課程的台灣教師區桂芝〉,文中提到:

「去年12月以來,一位台灣中學語文教師屢屢發出沉痛而憤慨的呼告,與教育界人士聲討痛批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教育政策,引發兩岸社會強烈共鳴」。

報導中還提到,區桂芝質疑「孩子越來越受到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西方觀念影響,傳統教育卻不斷弱化。我總是告訴學生,品德遠比成績重要。沒有禮義廉恥等道德觀念作基礎,社會就會滋生亂象」。

報導中也強調,區桂芝認為「台灣政治因素干擾教育問題嚴重」,尤其是民進黨推出的2019年新課綱,使「去中國化」教育亂象加劇。由於正值2024大選前夕,區桂芝的叫囂在網上被大多鄉民質疑為「借機炒作」。

區桂芝面對網路上的不同聲音,則是更加強烈的反應:「選舉前,有人説我是4年一次的臨時演員。現在,我要把臨時演員演成主角」,還說自己將「聯結更多人來救救教育,救救孩子」。

統媒要重修顧炎武的〈廉恥〉嗎?

《新華社》都表明立場了,台灣這些為虎作倀的統媒,自然也是搖旗吶喊。他們說區桂芝點出的108課綱危機,最令人憂心的莫過於競爭力的下滑。「去中化」的課綱害得學生中文程度日益低落。

區桂芝譴責課綱文言文選文,由30篇降至十五15篇,新課綱「刪除」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范仲淹〈岳陽樓記〉,荀子〈勸學〉,連橫〈台灣通史序〉,就是「犯下萬死莫辭的罪行」。

但是整天歌頌祖國,痛罵民進黨的這些統媒,他們如此推崇區桂芝的高風亮節,必然是熟讀顧炎武的〈廉恥〉,無奈他們寫出來的中文,似乎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2024年3月22日《聯合新聞網》綜合報導〈MLB/大谷新翻譯艾爾頓是怪人?日網友瘋傳袒胸露肚摔角照〉:

「對於艾爾頓接替水原一平的角色,與他共事過的前東北樂天金鷲監督石井一久表示,『他很優秀,在專業上沒什麼問題』。艾爾頓也曾於2013年代表菲律賓隊出戰世界棒球經典賽(WBC)資格賽,來台灣比賽。

但外媒指稱,道奇目前請艾爾頓兼職為大谷翻譯,可能僅是『一時之選』,用為過渡期翻譯的可能性極高,未來道奇團隊會再物色一名大谷翔平長期的翻譯人選。」

2024年3月29日《TVBS新聞網》記者黃盈容報導〈汪小菲求婚成功!將二度當台灣女婿 保母樂喊:生幾個都幫忙帶〉:

「大S前夫汪小菲在台灣鬧一波後,日前返回北京,昨(28)日向台灣女友Mandy(小梅)求婚成功,還在朋友圈秀出鑽戒的照片,將二度當台灣女婿。面對大陸媒體關心,汪小菲僅表示『沒什麼可說的』。

而之前在台照顧家人多年的保母小楊阿姨,這回也跟著汪小菲回北京,汪小菲對小楊阿姨『視如己出』,小楊阿姨也放話,不管汪小菲跟女友生多少小孩,都會幫忙照顧。」

統媒為何就是唯恐台灣不亂?

17年前教育部編輯網路版的《成語典》,除收錄五千多筆「成語」,還附錄兩萬多筆非成語的「參考語料」,分為童話、電影小說、佛教、道教、聖經等不同類別,目的是反映語言的使用流行變化。

例如最有名的「三隻小豬」,是列在附錄的「電影小說類參考語料」,希望透過三隻小豬蓋房子擋野狼的故事,用來提醒大家「用心不偷懶,才有堅固的成就」,附錄並舉例「我們要記取三隻小豬的教訓,今天既然要建橋,就要建最堅固的橋。」

語言本來就是活的,《成語典》附錄「參考語料」,可以方便國人檢索學習。但統媒就是唯恐台灣不亂,非要汙名化,甚至潑糞。

2007年1月22日《聯合新聞網》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三隻小豬」變成語? 教部惹爭議〉:

「學生用『三隻小豬』、『楚門的世界』、『母雞和金蛋』來接龍、造句,老師會給分嗎?

這些童話故事的篇名與電影片名,都被編入教育部網路版《成語典》中,令師生困惑,質疑照這套邏輯,將來說不定連『黃金七秒半』、『國光幫幫忙』都會變成成語。

教育部推出網路及光碟版《國語辭典》、《異體字字典》後,再花三年時間,推出收錄五千則成語的《成語典》,但最近有學生發現,竟然連『三隻小豬』、『睡美人』等看起來『不像成語』的語詞,都編入其中《成語典》附錄的『專題成語』。……顛覆一般人對成語的認知。」

2007年1月22日《TVBS新聞網》台北報導〈「三隻小豬」入成語 教育部遭批〉:

「安徒生童話故事《三隻小豬》,幾乎每個人都聽過,但是教育部卻將『三隻小豬』這4個字,當成了成語,還放進教育部的網路成語辭典裡,引發爭議,中文系教授批評『三隻小豬』根本不是成語,就連國小老師也說不知道怎麼教小朋友了。

記者:『三隻小豬在講什麼?』興雅國小學生:『講三隻小豬在蓋房子,蓋房子不怕大野狼,因為大野狼要抓牠們。』

幾乎每個小朋友都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大家都同意,三隻小豬是童話故事,但是連上教育部的網站,在成語辭典裡打上『三隻小豬』,ㄟ!這4個字竟然是成語,辭典裡還註名故事出自於安徒生童話。」

從「一時之選」到「視如己出」

一時之選的那個「一」,指的應該是全部,所以「一時之選」是指當時的首善人選。但《聯合報》編譯卻拿來形容「一時之間找不到才選的那個人」,這樣的用法老實說還真有創意,至少本魯看完後,就立刻記住了大谷的英語翻譯。

同樣的「視如己出」,是指長輩把沒血緣的晚輩,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看待。但《TVBS》記者卻說「汪小菲對小楊阿姨視如己出」,本魯看完也是印象超深刻。否則本魯對這種娛樂新聞,通常也都是過目即忘。

還是那句老話,語言本來就是活的。本魯小時候,「奇葩」是用來形容珍貴稀少的花卉,因此引申為優秀傑出的人或事物,這絕對只有褒沒有貶。但是現在年輕人講到「奇葩」,就是用來貶抑揶揄了。

反過來說,本魯小時候,「台客」是韓國瑜那種的眷村小混混,用來咒罵本省人的黑話,意思就是國語不標準、穿著土氣、沒見過世面。通常外省人把「台客」這2個字一說出,雙方就打起來了,但現在「台客」卻翻轉成為本土新奇時尚潮流的代稱。

《聯合報》的「一時之選」,與《TVBS》的「視如己出」,其實都是很有創意的用法,表現出言語的趣味性。對於那些堅持大中國思想的媒體,台灣人也都用包容幽默的心態來面對,不會像區桂芝那麼心胸狹隘,殺氣騰騰的痛罵他們「無恥缺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