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以87%得票率第5度連任,而在選前、13日俄羅斯官媒《俄羅斯第一頻道》
(Rossiya-1)和《俄新社》(RIA Novosti)刊出的訪談中放出狠話,表示俄羅斯從軍事技術層面已做好動用核武器的準備。他強調,一旦俄羅斯的國家主權和獨立受到威脅,俄方就準備使用核武器。而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安德烈·科爾圖諾夫(Andrey KORTUNOV)日前警告:「『全球核戰因為太危險而沒有人會發動』,這種想法本身就很危險」。中國更不止一次高聲疾呼:「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但既然如此,中國卻逆向不斷擴充其核武庫,核彈頭數量增加到410枚,同樣玩「恐怖平衡」、彼此毀滅的恐嚇手法。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SIPRI)在2023年6月提出的報告指稱,目前世界上有9個擁核國家,包含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與以色列;而全球核武支出連續3年成長,核彈頭數量也較前一年增加,反映出全球安全環境的惡化。該報告指出,在2023年1月的核彈頭數量估計有1萬2512枚,其中軍事庫存中可動用的核彈頭為9576枚,比2022年增加86枚,其中俄羅斯與美國分別擁有4489枚和3708枚;其中約有2000枚核彈頭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代表這些核彈頭被安裝在飛彈上,或被存放在擁有核子轟炸機的空軍基地。

2023年6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公布全球擁有核武國家及持有核武數量。 圖:截自SIPRI官網

莫斯科在2023年2月宣布「暫停」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Strategic Arms Reduction Treaty,New START),要求俄軍就恢復核試爆做好準備。國際政經專家警告:缺乏足夠的國內自制和國際武器控制協議,再加上日益加劇的「大國競爭」正在產生「外溢效應」;我們正在進入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時期之一。世界各國政府必須找到合作的方式,以平息地緣政治緊張、減緩軍備競賽」。但事實上這些警告和呼籲在現實上並沒有產生作用,不僅俄國已在白俄羅斯部署「戰術核武」,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更親口證實「其中包括比美國1945年對日本投擲的原子彈威力還要大3倍的武器」;另外,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報導,英國空軍拉肯希斯(Lakenheath)基地的採購文件證實,美國擬在該基地部署威力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廣島原子彈3倍餘的B61-12核彈頭。還有北韓、印度都測試了可搭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或遠程飛彈。

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日前示警,冷戰後的「和平紅利」時代已結束,世界正從「戰後」走向「戰前」時期,冷戰時期「預設」與理性行為者打交道的思維不再合適,新崛起的敵意勢力卻遠較以往不穩定且不理性,過去足以阻卻戰爭的「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策略恐已無效;悲觀地表示:「世界各地衝突未來只會增加」。間接印證或者說是不謀而合俄國學者「『全球核戰因為太危險而沒有人會發動』,這種想法本身就很危險」的看法。

俄烏戰爭,重型武器造成居民生活嚴重破壞。 圖 : 達志影像/美聯社

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中,上百萬軍人已廝殺兩年,動用飛機、坦克、大砲、軍艦、飛彈等除核武之外的幾乎所有重型武器,現在仍看不到盡頭。從近距離旋翼無人機搭載手榴彈、榴彈的土製武器到精準度升級、射程距離更遠的重型火砲,戰爭的強度在增強,範圍在擴大,並且有升級的可能;俄烏戰爭一旦失控,所有北約國家都將陷入其中,新的世界大戰難以避免。全球幾乎都在擴張軍備,加強軍備是各國政府的主流思想,希望透過加強軍備來確保安全,但結果卻是推動軍備競賽,增加普遍的不安全。而是否會升級成核戰竟充滿不確定性,只能寄望於極少數手握權力者的;因為有無數不確定性,以及迅速變化的事態,誰都沒有辦法回答:「導致核戰爭的風險是什麼?」以及「核戰爆發後人類還剩下什麼?」

在《星際爭霸戰》(Star Trek)影集的一開始,出現一個「Q連續體」(Q Continuum),指控人類「極端的殘暴」,以互相殘殺為樂。翻閱歷史,紀錄多是一頁又一頁的殺戮與踩在鮮血上的榮耀。很多人理所當然的理性認為全球核戰很可能摧毀人類文明,那麼就沒有人會發動它。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即使雙方都不想發動戰爭,戰爭也可能爆發;例如,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準備好或願意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但那場戰爭摧毀整個歐洲大陸,終結沙俄、奧匈、德意志、奧斯曼四個帝國。一場戰爭的爆發可能是由於技術或人為錯誤,也可能是由於無意的升級或對對方意圖的錯誤評估,解釋的話語權被少數人或單一國家掌握,誰知道對方的「紅線」在那?誰保證自己不會使用核武?誰能真正回答明天是否會爆發核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