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國中生遭割頸死亡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校園安全,教育部2月2日召開校園安全諮詢會議。令人一點也不意外,教育部還是採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鋸箭法來辦教育。面對台灣教育的崩壞,不知教育部何時才能不再自我感覺良好,而願意全面調整當前教育的失策。會發生「割喉慘劇」,我們看到的表象只是教育崩壞的冰山一角,如果以為解決了這些表象,以後就不會發生類似事件,那根本是癡人說夢。

從1994年臺灣進行文革顛覆式教改以來,各方勢力像禿鷹(禿鷹官員、禿鷹校長、禿鷹專家學者、禿鷹團體、禿鷹基金會……)不斷掠食後,台灣教育已經是千瘡百孔。要徹底解決台灣教育的崩壞,必須多管齊下。除了短期內我們必須重新建立有品、友善的校園,長期而言更需要調整學制,讓學生真正做到適才適所。〈鋸箭法辦教育?(中)〉,我們先就建立有品、友善的校園談起。本篇則要探討調整學制,讓學生真正達到適才適所。

回顧1994年4月10日台灣民間團體發起教改大遊行活動,並成立410教改聯盟持續推動,引起社會各界廣大迴響。遊行活動提出的四項訴求分別為:1.落實小班小校 2.廣設高中大學 3.推動教育現代化 4.制定教育基本法。這次大遊行被視為台灣教改的起點,至於四項訴求當然就成為此後教育改革的主軸。

四項訴求中的「廣設高中大學」,無疑的,是教改中最大的敗筆。這也是教改30年中,最具有「文革特色」的改革!

記得國中時做實驗,當時老師就耳提面命說:「做實驗首要控制變因。」試問「廣設高中大學」這個訴求及其後的執行,有哪些有做到控制變因?又或者在民粹當道下,專業擺一邊,彷彿「紅衛兵」一樣,橫掃一群「牛鬼蛇神」,只圖將舊制度澈底打爛砸碎?

對教育史有基本概念者皆知,普魯士王國建立後沒多久,在十八世紀初就實施全世界最早的義務教育。當時普魯士統治者很清楚,人力資源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直到如今,德國的教育學制依舊採取最務實的路線,有關德國學制請參照底下所附圖表。

台灣的現代化教育,於日治時期開始在全台建立。戰後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來台,也只是在日治時代的基礎上做調整。而日本的這套學制就是移植自德國。這套移植自德國,戰後又增加從中國逃難而來的難民色彩,美國文化獨霸全球下又加入美國色彩。這就構成戰後很長一段期間的台灣教育體制。可惜,後來發生兩波冒進主義教改,台灣教育大受摧殘。

在蔣介石個人意志主導下,不到一年的1968年就實施九年國教。實施後,初級中學、初級職業學校一律改成國民中學。既然是國民中學,所以就不是為就業做準備。原本初級職業學校學習的實業教育遭廢棄,取而代之的是為少數菁英規劃的升學考試課程。繼小學階段「國語、數學」獨霸所有課程後,國中階段也跟著步入「國、英、數」獨尊的時代。

在「國、英、數」獨尊的時代裡,「適才適所」是個奢求,所以當時出現了令人詬病的「升學班」與「放牛班」二分對立。後來因為能力分班一再成為社會批評的箭靶,於是政府宣示並嚴厲禁止能力分班。能力分班廢除後,不管學業成績如何,大家都「公平」分發到一樣能力的班級,於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政府可以下令不能能力分班,但政府就沒這個能力下令全班學生能力都一致、興趣都一致。於是讀得來又有興趣者,成為每班重點栽培對象。至於讀不來或者沒興趣者,就一樣放牛吃草、自生自滅;有些人睡覺、有些人吵鬧、有些人打電玩……各種現象,不一而足。不用去教室現場看,只要找個國中學生問問,就足以讓大家印象深刻了。

試問面對這些精力充沛的孩子,教室較有吸引力?還是宮廟較有吸引力?一個令青年學子倒盡胃口的課堂與教室,怎麼和宮廟、幫派搶得贏學生?我們不妨捫心自問:「如果有初級職業學校讓他們適性揚才,那該有多好!」

第二波的教育界災難更糟!那就是1994年民粹力量推動的教育改革。經過30年沒有控制變因又外行領導內行的盲目亂改,廣設高中、大學的結果,五專幾乎被消滅了、高職被嚴重邊緣化了,太多、太多青年學子被迫進入高中、大學體系,然後七年的青春歲月就此埋葬在沒興趣、無意義的學習中!

當孩子們22歲大學畢業時,面對殘酷的就業市場,很多孩子連一技之長都沒學會、學精,而空有一張拿出來都覺得丟臉的畢業證書,那麼這些孩子失去七年的青春與金錢,誰要負責?可惜呀!公共工程出問題讓人受到傷害要坐牢、要賠償,但這些名利雙收誤國誤民的教改禿鷹,在肆意掠食後卻可以拍拍屁股、優雅走人!

其實,要解決台灣教育升學主義掛帥,關鍵不在「延後分流」,而是要「暢通轉換管道」!小學畢業後,如果不幸沒考上初中,只要他能力夠又有興趣,我們要讓其有機會透過轉學考,從初職轉進初中。同樣,初中念不來或者沒興趣,我們也應該讓其有機會轉到初職另創一片天地。

過去「高中、高職、五專教育」辦得的確比現在扎實,我們應該做的同樣是「暢通轉換管道」。讓各體系展現其專業與特色,這很重要;而不是延後分流,延後到最後大家所學都變成大同小異,延後到最後每個學校的名稱都叫高中,然後大家在十二年國教期間(六歲至十八歲)一再遭國、英、數三科消磨掉興趣與青春。

我們的孩子長期以來,從國小而國中而高中,一直被國、英、數三科荼毒,國、英、數考得好就是神人,考不好就是非人。從小到大,老師、家長和社會,普遍就是這樣的觀念!

以前還有五專、高職可多元選才,但如今消滅五專,弱化高職,絕大部分學生都被趕到高中來。高中階段的國、英、數教得更難,考得更難,多數中下程度學生苦不堪言。

就在少子化各大學與科大面臨生死存亡之際,誠摯奉勸有技職基礎又面臨招生危機的大學和科大,到國中端去搶學生吧!比起要跟大學搶高中生而言,跟高中搶國中生應該更容易許多吧!大學或科大之路走不下去,那就重新回頭當五專!名稱雖然沒那麼好聽,但至少能保證不會中年失業。何樂而不為呀!

德國的教育學制依舊採取最務實的路線   圖:教育部提供/張文隆翻攝

德國的教育學制依舊採取最務實的路線   圖:教育部提供/張文隆翻攝

要解決台灣教育升學主義掛帥,關鍵不在「延後分流」,而是要「暢通轉換管道」!   圖 : 張文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