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中,提供企業增聘員工或加薪的營所稅抵減優惠,將在今年5月19日落日。經濟部長王美花昨預告,今年一定會提出修法,四大方向包括:刪除啟動門檻、爭取延長落日10年、提高減除率至150%及擴大適用範圍,從薪資標準門檻從5萬元以下,提高至6.2萬元。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7日)則表示,如果單純的透過「加薪減稅」解決目前台灣低薪的困境,恐怕是劃錯重點。

經濟部昨舉行年終記者會,王美花表示,現行中小企業加薪減稅優惠的啟動門檻太高,將會刪除啟動門檻,使這項租稅優惠常態化適用, 中小企業加薪減除措施實施期間盼爭取延長十年;目前減除率為130%,希望提高至150%,亦即中小企業為員工加薪100元,目前是用130元減除,未來修法後,希望提高至以150元減除,對企業更有利。

李彥秀則指出,2021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59萬家,占全體企業達98%以上,創歷年新高,而中小企業就業人數為92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8成以上。但是《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的「加薪減稅」方案推了10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59萬家,卻僅有1000家適用,該方案將在今年5月中落日,10年來缺乏滾動檢討,執行成效幾乎為零。

李彥秀表示,王美花拋出修法方向,預計今年3月將草案送至立法院審查,對於降低試用門檻,提供政策誘因助推「加薪」,他們當然給予肯定與支持,但是,如果單純的透過「加薪減稅」解決目前台灣低薪的困境,恐怕是劃錯重點。

李彥秀表示,政府告訴人民,台灣的經濟20年來最好。但真實的情況是,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只剩下43%創新低,受薪階級所分享到經濟成長的果實越來越少,而微幅的加薪完全被通貨膨脹吃掉,實質薪資「倒退嚕」,作為國家經濟與產業的推手,經濟部首要工作,應該是強化製造業的產業競爭力,擴大服務業的產業市場力,將市場的餅做大,中小企業主才有底氣,用更好的條件與待遇吸引人才,提升國家整體薪資水準。

李彥秀指出,隨著美中貿易科技大戰、區域經貿整合參與不順、「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碳關稅與衍生交易以及AI人工智慧與製造,中小企業面臨轉型與升級的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台灣的服務業更吸納了近60%就業人口,如果工業部門「贏者圈」不夠壯大,外銷無法獲得區域整合的優惠關稅待遇,國際觀光客的活水無法持續擴增,台灣觀光逆差持續擴大,根本無法撐起健康發展的服務業部門,這才是政府真正應該努力的方向。

李彥秀主張,中小企加薪租稅抵減僅是「治標之道」,提升中小企業的產業競爭力,加入區域經貿整合與協議,引入國際觀光與會展(MICE)產業商機,提高受僱人員報酬占GDP比率,才是解決台灣低薪問題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