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中南部的空品問題,環境部將聯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進行觀測實驗,將針對高屏地區的空污做3D監測,透過地面空氣品質測站、無人機、探空氣球等精密儀器,量測3D的各項空氣污染物分佈及組成,對此,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這是環境部成立以來首次大型國際空氣品質監測及密集觀測實驗,實驗後也會將實驗結果向全世界共享。

環境部薛富盛表示,高屏地區因地理位置關係,除了本地空污外,也容易受境外污染物影響,每年秋冬季,台灣吹東北風會把境外污染物一路往南送,最後因中央山脈等地形阻擋導致污染物滯留在南部;夏季吹西南風,又會把東南亞生質燃燒的污染物吹到中南部。

環境部指出,以往空品監測都是2D點對點的平面資料,這個實驗則以3D監測做解析。因此希望透過這個研究計畫,找出中南部地區空氣品質較差的科學原因,此次計畫也是環境部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研究計畫,橫跨NASA、中研院、中央大學等45個國內外學研單位、8縣市環保局和環境部高屏6個測站,將於今年春季針對高屏地區進行大型局部環流觀測實驗,盼藉此找到改善南部空品的方法,實驗後也並把資料與全世界共享。

NASA的化學、光學及微物理測量測站設置在鳳山高中,台灣大學的即時監測站設置於楠梓高中,還有高雄市空品監測車也加入監測重金屬、元素碳、有機碳、多環芳香烴等空氣污染物及有害污染物上下風變化對高屏地區空氣品質影響。

另外,為掌握大氣環流垂直方向的污染物變化,也結合無人機、探空氣球、剖風儀、風光達及太陽光度計等設備搭載多功能微型感應與採樣系統,進而即時解析及分析空氣污染物及揮發性有機物等垂直變化,探討空氣污染物、三維氣流場和地形結構三者之間的關聯性,並提供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清冊及模式驗證,以提升模式模擬能力。

這次大規模研究將解析局地環流與空氣污染物及地形的三度空間隨時間之變化,探討二次污染物形成與分布機制,長程傳送氣團混合及老化過程,再與模式結合及驗證,提高對未來管制評估能力。這將是我國首次大氣環境與空氣污染最大規模密集觀測實驗,量能整合、科學成果與政策應用等,為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之典範。

高屏地區污染物環流圖。   圖:環境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