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性婚姻在2019年立法院通過《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已過了近5年,但跨性別族群在社會上仍缺少更多的理解,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今(18)日召開記者會公開「台灣跨性別族群生活處境調查報告」,希望讓社會更認識台灣跨性別朋友們的生活處境,也對政府提出呼籲。

記者會中,除了熱線工作人員、友團夥伴、學者,我們也邀請到2位跨性別朋友現身說法,身為跨性別女性的Viva說,以社會化女性的外貌生活,但身份證上依然被標示為男性,其實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難處。例如常常遇到的如廁困難:「我們進入女廁容易被誤會是否別有意圖?而以我們的外貌,進入男廁卻會面臨更多危險與困擾。」在職場上,時常會遭受性別外貌上的質疑,進而也被懷疑工作能力。「在過去,錄取我的主管就遭受頂頭上司的質疑說:為何要錄取我這樣的員工?」

作為跨性別女性的Viva(左)今日也勇敢站出來為跨性別發聲。 圖:翻攝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臉書

台大城鄉所的畢恆達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活動、設計及空間可以去除傳統性別二分,如在校園,學號、玩具及打掃任務其實可以不用依男女區分;而一些競賽比賽也可以依其專業而非男女性別,如金曲獎及金馬獎的最佳演唱或最佳演出;而在語言上,近年捷運系統已用「各位乘客」取代「先生小姐」、用「chair person」取代「chair man」這些都有助於讓台灣社會更加性別友善。他強調:「整個改變的過程就讓台灣社會看見傳統性別二分的問題,也將是一個學習性別多樣性的過程。」

​勵馨基金會多重歧視性別暴力防治中心督導陳鶴勳分享說,大部分跨性別夥伴的日常生活充斥著許多不友善與社會排除的情境,光踏出門就必須不斷面對異樣眼光與言語,成長過程中好像就只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壓抑真正的自己,去符合這個社會期待的樣子、另一個是勇敢地做自己,但就會遭受到各種質疑或性別暴力。

陳鶴勳強調:「有穩定收入這件事對跨性別夥伴來說,更為重要。因為跨性別夥伴在現在的社會環境出櫃與活出自己,就可能意味著連面試機會都拿不到,或是出櫃後遭遇職場霸凌與性別歧視後身心狀況不佳、難以申訴進而離職,陷入至經濟不穩定、求職困難的困境。」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表示,嚴苛的手術要件,造成跨性別者生活嚴苛考驗,從這次熱線調查的數據,以及伴盟2020年調查的數據都顯示,目前尚未更換性別的跨性別者穩定維持在九成,也就是有九成的跨性別者,他們有可能持著不符合性別認同的身分證,在需要出具證件的場合,都是他們的壓力與焦慮來源。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秘書長杜思誠指出,目前變更法定性別的門檻過高,在本調查中僅有7.7%受訪者有變更法定性別,高達九成以上的受訪者都未變更法定性別;但日常生活有太多情境需要用到身分證件,小至超商領貨,大至就醫、投票,無法變更法定性別造成跨性別在生活上的處處困難,權益也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此,熱線的具體建議,應協助親友更認識跨性別,提昇成人性別平等教育。此外,增設不以性別為區隔的性別友善空間,降低跨性別者的日常生活壓力。加強政府與企業合作打造跨性別友善職場。另外,從醫事人員教育、醫療場域規劃與醫療資源建置增進跨性別友善醫療。最後,政府應降低跨性別者變更法定性別之門檻。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今日召開記者會希望社會對跨性別族群多些理解。   圖:翻攝自台灣同志諮詢熱線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