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總統大選的爭論:

自今年5月起,中國商務部選在蔡英文與美國國會議長麥肯錫會面之後啟動針對台灣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8月17日中國商務部片面指責台灣違反WTO相關規則示警。日前調查結果出爐,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於2023年12月21日認定台灣單方面對中國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禁止、限制措施,違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規定,因此決定中止12項稅目的關稅減讓。

中國不依正常WTO國際規範,刻意揀選農林漁牧與觀光旅遊等產業以進口程序上的問題以作為規訓「不聽話」的週邊國家已是外交領域的日常。2023年5月起,中國商務部即宣布要對台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由於適逢總統大選,將ECFA作為介入台灣選舉的工具,並不讓人意外。

目前中國對台灣降稅清單有539項,台灣對中國降稅267項,機械、化工與紡織受惠最大。自ECFA生效迄2023年的前7個月,台灣對中國輸出貿易因ECFA減免關稅達97. 84億美元。然而ECFA當前影響台灣出口的比例不足4%,中國宣佈的12項稅目占比又更低,兩岸貿易於疫情期間呈現下滑之勢,ECFA是否中止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有限;然而,在中國對於台灣的經濟連結持續下滑之際,在野兩黨總統候選人相繼主張勝選就要重啟服貿談判,使得2024總統大選儼然成為全民對於未來的經濟投票。

一直主張重啟服貿、貨貿談判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立即表明當選就會盡速協商。而自6月起,藉太陽花學運崛起的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更早在中國商務部啟動調查後即主張重啟服貿談判,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在電視辯論會中更加碼指陳服務業薪水不漲,就是因為服貿被擋下。事實上,ECFA當前影響台灣出口至中國的比例僅為%,兩岸貿易於疫情期間呈現下滑之勢,ECFA是否中止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有限,在中國對於台灣的經濟連結持續下滑之際,在野兩黨總統候選人相繼主張勝選就要重啟服貿談判,使得2024總統大選儼然成為全民對於未來的經濟投票。

事實上,2014年太陽花學運反服貿有其時空背景,而其陰影今日仍在。ECFA為2010年所生效的兩岸經濟協議,其內容與香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類同,儘管當時執政的馬英九政府一再宣稱ECFA將帶來台灣經濟榮景,但在實施經年以後,兩岸經貿往來的紅利擴散效應有限,台灣多數民眾才理解到中國所謂的讓利,僅有少數人得利,社會大眾卻必須承受所得落差一再擴大的苦果。以中國宣稱讓利的觀光旅遊為例,在一條龍式的產業鍊下,也只有部分與中國有關係的業者獲益,對整體產業幫助有限。

由於ECFA的實施已讓台灣經濟與社會充滿了各種中國因素,合理的推論下,一旦服貿通過,中國資本在台灣社會的影響力勢必大為擴大,兩岸經濟的一體化的情形下,香港CEPA類同的房價物價飛漲,經濟鎖入中國,青年毫無希望的困境在台灣複製貼上的情景指日可待。在這種背景之下,台灣社會大眾最深的疑慮在太陽花學運中充分展現,由這個角度來看,太陽花學運決非僅於「反黑箱程序」,實際上還包括了「反服貿」,這是台灣社會對於與中國經濟整合最直接的否決。

由於ECFA已遭到台灣青年世代的集體否定,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擔任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朱立倫深知ECFA是票房毒藥,極少提及。未料在時隔多年以後,今年的總統大選中,藍白兩組總統候選人卻一再重提,重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的過時老調,頗有無視全球大勢的意味。由北京的視角觀之,無論是ECFA或CEPA,中國向台港讓利的前提,就是要透過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為兩岸統一創造經濟基礎。此一論點在對岸官員、學者、官媒論及ECFA時均有統一口徑,無視ECFA的政治風險之總統選舉政見,恐怕有違台灣全民共識。

台灣經濟在全民的努力下,自2016年迄今,人均GDP已達32,756萬美元,超越韓國,股市指數更達18000點,顯見在2016年美中貿易戰,持續與世界連結,推動產業轉型創新與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才是台灣成為外資投資重點的關鍵。放眼全球多方布局,才是台灣經濟的未來之路。

王文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