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計畫將防洪標準從現行每小時78.8毫米提升到88.8毫米,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規劃2028年前投入約66億元進行防洪工程,已有4項工程經費共36億元獲議會通過,花費是一般滯洪設施的6倍;台北市長蔣萬安今(19)天受訪表示,台北市目前的防洪標準已無法應對短時間的強降雨狀況,將針對易積水區域先改善。民進黨議員林延鳳認為,方案應經各方檢驗,不該選昂貴的方案「地方請客」迫「中央買單」。

蔣萬安今出席第21屆遠見高峰會,他會後受訪表示因應極端氣候,現今台北市常發生短時間的強降雨,台北市過去防洪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無法應對短時間的強降雨狀況,經討論接下來會編列相關經費進行工程,盼提升到88.8毫米。

他指出,現階段將針對容易積水的區域,也就是四大集水分區,包括中山、士林、圓山以及百齡,盼逐步改善及應對極端氣候,另一方面,也是跨局處共同合作,不只是工務局、水利處,也結合民政局,希望提高市民朋友自主防災的意識。同時將針對相關補助計畫,以及固定、定期政策,引導式的讓民眾能夠加強居家自主的防水閘門建置,全面地面對極端氣候,確保市民朋友的居住安全。

台北市工務局水利工程處規劃在近五年常積水的中山、士林、圓山、百齡四個集水區推動改善計畫,並將在中山集水區的敦化北路、圓山大龍集水區的承德路地下,仿日本東京以捷運潛盾工法在地底佈設國內首見的防洪貯留管,滯洪量體約5.8萬餘噸,方案尚在初步規劃階段,將爭取中央預算支持。

林延鳳認為,市府先嗆中央「前瞻預算不給治水經費」,現又選擇「貴六倍」的方案要中央買單,難道是要將淹水「甩鍋中央」的前奏?公帑是人民納稅血汗錢,中央或地方都不該浪費,水利處應讓各界檢視其他工法所遇到的問題,構思多項方案供討論,不能「地方請客」迫「中央買單」。

水利處長陳郭正說,在台北市要取得一噸滯洪量約需1萬元,換算兩條貯留管滯洪量體約5.8萬餘噸,花費36億元,約為6倍,相當昂貴;他說明,貴在潛盾工程,且民眾無法忍受敦化北路開膛破肚做箱涵,學校設滯洪池,家長會說影響學生上課而反對,又沒有新開闢的公園,用地取得困難。市區難以找到可做蓄洪池的地方,才會規劃設置貯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