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新而論-屏東糖鐵文化路徑論壇」開跑,針對保存與如何活化糖鐵文化進行議題分享與共學,透過不同年齡層參與議題討論,激發對糖鐵文化保存的思考,形塑未來的保存與活化的相關政策。昔日糖鐵穿過屏東市區,和糖業鐵路的相關記憶,深植在民眾心中,今年「屏新而論」文化論壇的主題,聚焦在探究糖業鐵路的興衰、故事,並將這些無形的文化記憶思考未來可能的應用。

「屏新而論」是公民審議的品牌,為在地文化議題耕耘多年,並多次獲得文化部計畫補助。透過議題共學、公民咖啡館及思考工作坊的三階段程序,每年針對不同的文化議題與當地產生擾動,同時培育關注公共事務的審議民主人才,提出地方發展的願景和做法。由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教授葉晉嘉結合副教授朱旭中和助理教授尤松文,以審議式民主的方式,招募公民和在地單位,聚焦於屏東糖鐵文化進行討論。屏東大學過去便曾針對糖鐵議題,與福井鐵道文物館負責人陳朝強合作,執行「135巡道車修復紀實編印出版計畫」,推動糖鐵文化保存。

論壇邀請曾經為糖鐵拍攝紀錄片的導演邱才彥分享當年拍攝的歷程,導演提到當時紀錄到北市場火車經過時攤販宛如摩西分紅海的景象,攤販急著在火車來之前找零錢,賣魚的阿昌熱心公益,都被記錄在影片中。鐵道沿線的人家生活畫面、沿線的風景、甘蔗園採收時抓田鼠、駕駛員啟動前拜拜祈福儀式,甚至不小心目睹車禍現場,都是十分珍貴的影像紀錄。

福井鐵道文物館館長陳朝強與張聖坤,也特地將珍藏的展品帶來現場,讓參與活動的公民能看到真實的糖鐵文物。現場展示工作報表、電氣路牌、號誌旗、糖廠標語、屏東糖廠的銘牌等精彩難得一見的館藏,陳朝強也特別帶來不少自行設計研發的135巡道車文創商品致贈給現場參與公民。

老照片則由邱才彥與張聖坤所提供,展示昔日民眾和糖鐵的生活連結,如偷甘蔗的孩子、路口等待火車經過的人群、主動為運糖火車指揮交通的民眾等,可知糖鐵是市民的集體記憶。郭金才與邱光雄也回憶當年走鐵軌上學,卻不小心跌落鐵橋的驚魂記,以及拿甘蔗渣當柴火的兒時記憶。現場的交流非常熱絡,彷彿時光倒流。透過紀錄片及老照片的輪播,現場充滿著沉浸式的懷舊氛圍。葉晉嘉認為,透過這樣的共學過程,能夠持續讓糖鐵的文化論維持熱度,進而有機會在當代獲得新的應用。

這次論壇共有來自不同年齡層與不同職業共計30位公民參與,由專家分享有關於糖業鐵路的文化記憶、記錄,帶領參與的民眾了解糖鐵的發展和價值。並發放資料手冊供與會者閱讀、了解議題。並以公民咖啡館與思考工作坊,由桌長帶領與會者,分別針對糖鐵文化教育、文化保存和生活連結進行議題的討論與探究。

會議結束後,各桌提出許多推動糖鐵文化的創意提案,如舉辦糖鐵藝術季,結合VR重現當時糖鐵運行的景象,或者出版繪本與桌遊的體驗方式進行鄉土教育,或者有機會利用動態復駛的方式發展糖鐵觀光,結合食農教育推廣糖業文化等具有創意的想法,葉晉嘉在總結的時候呼籲,論壇提供由下而上的討論過程,但期待將這樣的討論成果,落實到縣政觀光議題,凝聚民眾對地方文化的向心力。

邱才彥敘述拍攝紀錄片遇到的困難。    圖:孫家銘翻攝

場展示的糖鐵文物電氣路牌。   圖:孫家銘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