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台農巴西進口蛋保存期限標示錯誤,造成外界食安疑慮。農業部對此解釋該批雞蛋鮮度無虞,因進口蛋都會包膜保鮮,並以手機包膜方式來譬喻。台北市市議員徐巧芯卻以此說法諷刺農業部把雞蛋當iPhone,前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也是資深雞農的姚量議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徐議員說法有誤,因為美國雞蛋保存模式的確是上膜,以方便保存,而保存時間因當地濕度低,期限也與台灣不同。

姚量議說明,早在2017年時當年的農委會要全面推動洗選蛋時,即引發學術界討論「雞蛋要不要洗」的論述,有些學者說,蛋的外圍有一層肉眼看不見的角質層,可阻擋微生物入侵氣孔,但水洗後氣孔打開,過程中若又未做好烘乾,雞蛋反而容易壞掉。因此,當年有不少學也提出要參考國外自動分級篩選方式,避掉不良的蛋品,以此來取代水洗。

然而又有學者表示,洗選蛋洗好後因做「Coating」(即在蛋殼圍噴油蠟,以油蠟封住已無保護膜的雞蛋細孔,以此來保鮮、並保護雞蛋不受微生物入侵),否則洗選蛋會衍生其他食品問題;並舉美國雞蛋為例,表示美國雞蛋為了長途運輸會做噴油蠟的動作。

姚量議表示,在今年9月時,農業部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即曾對外表示,「國外的這些coating的技術都很成熟,都沒有問題。」李宜謙說明蛋殼上都有氣孔,而進口蛋為了保持新鮮,都會噴蠟或者包裏一層食品級的包膜,當時他舉手機包膜為例,說明這樣覆蓋起來的雞蛋,有效期限可延長到3個月甚至半年。

他表示,進口蛋雖然便宜,但沒有便宜到多少。他鼓勵消費者還是買國產蛋,「雞蛋當然是國產的好,畢竟鮮度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