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今透露,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基因治療藥物,自8月起納入健保給付,每劑售價高達新台幣4900萬元,而首位受惠者是一位南部不到半歲的嬰兒,國健署表示,也正在評估新生兒SMA公費篩檢的可行性。

健保首次將罕病基因治療藥品——「SMA基因治療藥物」納入給付範圍,適應症為「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今日向媒體記者透露,由於這款藥物價格昂貴,需要事前審查,預計每年有8名符合條件的病童可以使用。

南部有一家醫院在新制實施後提出申請,並於8日通過審核程序。蔡淑鈴表示,SMA基因治療藥物8月才開始納入健保給付,目前只有這家南部醫院為這位半歲嬰兒提出申請,暫無其他待審案件,當醫院將時程安排好、廠商藥品位,即可讓南部這位不到半歲的嬰兒接受基因治療。

因SMA基因治療藥物是一次性的治療方式,聲稱可終身有效,但其預期效果仍需要長期追蹤觀察,而此嬰兒用藥後必須每4個月進行1次標準運動功能檢查,並提交相關資料,每年須進行1次整體評估,至少要追蹤10年。

罕見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因為先天基因缺陷或突變造成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退化,而引發的一種罕見疾病。患者會陸續出現嚴重的肌肉萎縮、無力等現象,影響行走或進食能力,甚至呼吸困難。蔡淑玲指出,目前健保給付的SMA治療藥物有背針、口服及基因針劑等3種,未來若有類似情況,各醫院會盡快收集資料,相關申請會陸續送出。

而過去衛福部試辦過新生兒SMA公費篩檢,隨後改為自費400元檢驗。針對新生兒SMA篩檢是否納入公費項目?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任技正陳麗娟說明還在評估階段,預計年底完成評估後再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