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簡稱媽盟)今(28)天聯合包括寒舍、艾麗、三商巧福、爭鮮、欣食旅、好丘、蛋白盒子、少點鹽、呷米、三角冰及離島餐飲代表舉辦記者會,宣布2023年「自備餐盒」氣候行動正式起跑,從8/1-9/30止,全台與離島共有600多家餐飲店將對外帶自備餐盒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優惠方案,鼓勵消費者隨手減廢減碳

據統計,台灣2022年紙餐盒回收量大約是14萬公噸,一個餐盒若以15公克計算的話,一年消耗將近90億個紙容器;一個餐盒高度以3.5公分計算,可以堆出62萬座的101大樓,而要製作這些紙容器則需要砍掉大約300萬棵樹!更嚴重的是,這些紙容器為了防水、防熱,大多加了一層塑膠淋膜,所以回收時不能視為一般紙類,必須再經過特別處理才能除掉淋膜,因為能處理的廠商太少,所以絕大多數的紙容器只能送進焚化爐。

媽盟2022年的民調發現,將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遷正在發生;但即使很多人對氣候變遷感到焦慮,有具體氣候行動的卻不到三成。有鑑於政策規定自備飲料杯享優惠實施後,國人自備飲料杯的人數確實增加的前例,媽盟於是聯合有責任生產意識的餐飲業者,於今年8/1-9/30推出首波「自備餐盒」氣候行動。

「媽盟」理事長陳藹玲表示,大家對環保3R耳熟能詳,包括:Reduce、Reuse、Recycle,Reduce屬於預防措施,而Reuse與Recycle比較屬於救措施。換句話說,Reduce是個源頭,當Reduce做得很徹底時,我們就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去做Reuse與Recycle。自備餐盒就是從源頭減量!另外,自備餐盒也比較安全,因為外帶的紙餐盒或塑膠餐盒,在高溫下可能釋出三聚氰胺;塑膠袋直接裝熱食更有塑化劑的疑慮;防水防熱的包裝紙,經常含有PFAS(全氟烷酸類)這類持久性污染物質,危害免疫系統。

陳藹玲說,Bring your own(自備容器)是國際上行之有年的環保行動,所以消費者外帶自備合適的餐盒購買食物,是一舉多得、很潮的時髦行為。她特別感謝參與這次「自備餐盒 有何不可」行動的餐飲業者,因為這是完全沒有公家補助、商家自行吸收成本的氣候行動。在台灣其他角落也有默默在做「自備餐盒」優惠的餐飲業者,但可惜沒有太多人知道。「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是一個平台,希望串聯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們,一起把聲量做大,讓個人的環保理念,成為國人共同的氣候行動!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離島餐飲業者/澎湖海鮮皇族共同創辦人何欣潔表示,餐盒廢棄物在離島的問題比在台灣本島嚴重。因為澎湖人口約十萬人,但夏天觀光季會有上百萬人湧入澎湖,每年產生高達約2.4萬公噸的垃圾,這麼多的垃圾都需要仰仗船運運回台灣處理或在澎湖就地掩埋。台灣各縣市垃圾處理不易,難有餘力協助處理澎湖的垃圾,就地掩埋則造成澎湖環境與海洋生態破壞。她表示,從源頭減少是必要的解方,因此才會號召澎湖的店家和攤販一起響應自備餐盒,希望呼籲民眾、觀光客都能從自身做起,一起保護離島環境。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親子共學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也分享了個人經驗:她跟共學小孩聊天,請大家帶橡皮筋來實驗套在西瓜上的切西瓜方法,小朋友回應她,不用帶,因為公園到處都是橡皮筋,隨便撿就有。這都是綁在那些外帶餐盒上的!閔柏陵呼籲環保生活就是將「一次性」轉變成「多次性」使用,讓我們從「自備餐盒」開始。

媽盟特別製作並公開「自備餐盒」的活動網頁bringyourown.momlovestaiwan.tw,除了有各式餐盒衛生安全解說、參與活動說明外,還製作了商家地圖標明各商家的優惠方案,讓消費者透過電子地圖搜尋,找到環保理念相同的商家。

記者會後與會者響應活動,自備餐盒食用餐點。   圖: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提供

自備餐盒計畫響應單位合照。   圖:媽媽氣候行動聯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