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詐騙集團猖獗,新型態詐欺案頻傳。今(19)天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於思享森林咖啡館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10場「當民代也被騙!全民詐騙時代,年輕人應該如何應對?」活動。主持人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教授表示,詐騙已經是全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結合行政機關與公私部門去面對這個問題是未來要努力的方向。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執行長董思齊說,當提到「民主」這個字眼的時候,後方最常接的詞彙就是「法治」。與威權獨裁的「人治」不同,法律本身就是社會最高的原則。只是隨著社會進步,出現越來越多新型態的問題,也因此法體系與法治觀念必須與時俱進。面對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詐騙案,相對來說法律相關知識不足的社會新鮮人不僅有可能成為受害人,也可能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犯罪集團利用的工具。隨著數位時代的演進,我國網路犯罪大增,其中詐欺案件就佔將近三成。
透過網路,幫派以蠅頭小利吸引青少年當工具人,加上青少年法治觀念不夠,讓從剛剛跨入成年界線的青年到未成年的少年們,成為詐騙集團可割可棄的工具。根據司法院統計,近10年少年犯罪嫌疑人觸法類別中,2020年開始出現反轉,從竊盜案轉變成詐欺案居冠。另外,近5年未成年人進入少年矯正學校接受感化教育的統計中,詐欺罪也已超過傷害罪和毒品犯罪。這顯現出在當前的詐騙案件犯罪結構中,加害人逐漸成為以熟悉網路運作的年輕人為主。
而與多數人對詐騙集團專挑高齡者下手的印象已有所不同,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今年1-5月詐欺案件的統計數據,不論是詐騙案件的嫌疑犯或被害人,都是集中在18到39歲的青壯人口,形成年輕人騙年輕人的犯罪型態。激增的詐騙案件不僅影響到台灣人民的財產安全,甚至已嚴重到排擠到其他刑事案件的偵辦。今年上半年有30多位檢察官選擇離開崗位,許多人認為就是因為檢察官擔負越來越沈重的辦案壓力,因此爆發離職潮。
這也是上週「週三青年日」共同主辦方之一的「台灣公民人權聯盟」舉辦「救治司法癱瘓的兩支箭」記者會,訴求以「檢警專業分工」與「落實刑事妥速審判法」來進行司法改革的原因。不僅法律制度需順應情勢變化進行改革,法治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地向下紮根,而台灣的司法體系更必須關注和社會溝通的重要性,如此才能讓台灣社會在法治的基礎上能實現公平正義,也才能讓青年感到國家有前途。
主講人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詐騙常常是利用人性一時失慮的地方,人總是有偶爾思慮不周全的時候,在現在詐騙很普遍的情況下,很容易就被詐騙。苗議員分享自己曾經被詐騙的經驗,苗議員當時跟臉書朋友購買二手機,發現對方回應很怪異,發覺有問題立刻打165反詐騙專線,165很快凍結有問題的帳戶。苗博雅認為有反詐騙的單一專線是很重要的,如果民眾發現有被詐騙的疑慮,就應該盡快撥打專線。
苗博雅續指,除自己的經驗,還有很多民眾陳情的案子,但民眾直到接到證人傳票之前,往往無法知道自己案件進行的進度,所以會對政府效能有疑慮。現在社會的氛圍讓被詐騙的人不容易說出自己被詐騙的經驗,更讓被詐騙的人好像成為做錯事的人。台北市歷年車手的人數不斷增加,但抓到的主嫌人數卻越來越少。詐騙案件無法有效的解決,讓民眾對於政府的效能感越來越低,也會對喪失對於司法的信心。
因此行政部門對於銀行和電信等特許行業,應能更積極地進行有效的打詐、防詐的手段。社群網路上的一頁式詐騙,還可以透過社群平台下廣告,顯然網路的社群網路平台不應該透過詐騙廣告賺錢,應該透過有效手段封鎖詐騙集團。苗博雅直指「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應思考立法要求大型企業對於客戶的資訊安全負起更大的責任,讓民眾的個資不會被輕易流出而成為詐騙的工具。
檢察官林達提到,檢察官案件量和工作負擔原本就已經很重,最近一年以來詐騙案件暴增,嚴重排擠了原本應該偵辦的案件量,導致一般案件的效能更降低。反詐的作為在行政上一定可以做;目前的詐騙案件,80%是人頭帳戶;應徵家庭代工、換匯等提供帳戶;10%是門號主,10%是電支帳戶,歸根究柢,在於詐騙集團太容易取得帳戶和門號等詐騙工具。而根本原因又在於,前端行政管制放任,人頭帳戶氾濫、電支帳戶冒名驗證氾濫、第三方支付虛擬帳戶氾濫、人頭門號氾濫、個人幣商氾濫。
林達直言,種種問題,行政部門不加以有效管制,全部妄圖後方司法查緝,根本緣木求魚,甚至造成司法癱瘓。劍青檢改的基層檢察官之前集體發聲對政府抗議,呼籲政府要減少詐騙,就是要讓詐騙集團難以輕易取得帳戶和門號等工具,這需要倚靠有效的政府治理,因此希望行政院打詐國家隊有效督導各行政機關,不要再推諉塞責,如果政府沒有提出具體改進措施,檢察官們2個月後會有第二波的抗議行動。
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專職律師許幼林指稱,許多打工、求職的年輕人,被騙錢、莫名成為人頭帳戶或車手,甚至同時被騙錢也成詐欺被告,陷入種種困境,但是根據法務部統計110年地檢署偵查終結案件中,詐欺恐嚇案佔73%,其中「提供人頭帳戶」及「車手」即佔71.4%,近五年車手案件數更成長2.7倍,檢調耗費極大偵查能量僅處理人頭與車手,而沒有精力去追查詐騙集團核心。警方查獲詐欺件數在移至地檢署後爆增5倍,詐欺案件會遍地開花,早已廣為週知。
面對不斷增加的人頭與車手案件,與其一律視為詐欺犯課以刑責,不如事前提高民眾對新型態手法(例如以虛擬資產交易進行詐騙)的認識與警覺、查獲時由警察予以行政輔導處置等。打詐行動綱領1.5版忽視了台灣檢察官僅為警察人力的1/9,卻須消化所有警察移送案件,造就檢警重工及偵查資源錯置的制度問題。政策思考上,應讓檢警依各自專業分工,重視警察離犯罪最近、查緝效率高的優勢;讓檢察官更有能量偵查詐欺集團核心、其他重大犯罪及處理公訴案件。
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紘宇律師分析,比特幣是區塊鍊技術最成功的產品,但是目前虛擬貨幣相關詐騙有主要三大犯罪類型:1. 以虛擬貨幣作為投資或買賣標的進行詐騙。2. 提供金融帳戶/手機門號等個人資料,或擔任詐騙集團車手,而遭訴以幫助詐欺或洗錢罪,此類型犯罪數量於2022年大幅上升,超過過去10倍以上。3. 將自己於虛擬通貨交易註冊之帳戶,出租或出賣予詐騙集團成員使用。4.利用加密貨幣交易毒品。
我國法院已逐漸呈現一穩定見解 ,若行為人提供比特幣或其他幣別錢包位址予詐騙集團,而有不法所得存入者,將構成洗錢防制法之洗錢罪行為主體幫助犯。加密貨幣如今的確時常被詐騙集團利用或洗錢,利用人性希望賺更多錢,可能是不法傳銷,投資型態的加密貨幣詐騙。林律師認為在加密貨幣市場,要小心不要觸法,要辨別幣商,小心投資,少用境外平台並慎選值得信任的交易平台。
全球反詐騙組織陳梅慧強調,詐欺已是全球化、具上下游分工的華人跨國產業鏈,在中南半島從事相關灰黑偏門工作的人口是以百萬計,目前財損最高的國家是美國。而在今年6月,台灣警示帳戶數量達9.6萬戶,這個數量絕不單是本地詐欺機房能造成的量體,而是境外台灣盤詐欺機房與本地水房車隊合作的結果。柬埔寨詐騙大家以為是被高薪騙去,但實際上高達五成是被親友騙去,許多都是來自育幼院背景;大部分也不是高薪,高薪工作其實不到一成。
虛擬貨幣詐騙通常財損都非常高;投資詐騙多是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被害人高達七成是女性,常常被騙裸照,被害人會有非常深的愧疚感,並延伸到周遭親友,造成雙方關係破裂而使得被害人更加孤立,虛擬貨幣詐騙的報案綠實際上不到三成。政府單位必須重新思考有效率的執法策略,境外大型公司是千人的員工數在運作,而本地的水房車隊人頭戶其實是末端。洗錢是最關鍵的核心問題,如何將詐欺所得凍結扣押沒收,或裂解境外機房與本地水房的合作,才是真實打擊詐欺產業鏈的根本之道。
Y's Day「週三青年日」19日舉行第10場活動。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