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少空汙排放,環保署預告調整空汙防制費費率,將針對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源新增一個級距的「大戶費率」;另外提高空汙物甲苯、二甲苯費率為二至三倍,預期法規生效後,每年可減少9,500公噸空氣污染物排放,希望能趕在今年10月1日前上路。

環保署表示,每年第1季、第4季為空汙季,固定汙染源排放常受氣候影響不易擴散,使空品惡化,環保署自2017年起,針對空汙費實施季節性差別費率徵收機制,促使公私場所在空汙季降低排放。

因此為因時制宜滾動檢討空汙費率,更進一步推動污染排放減量,昨日預告《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費率》修正草案,本次修正內容包含新增排放大戶費率級距及調整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空氣污染物種費率,預期法規生效後,每年可減少9,500公噸空氣污染物排放。

在新增大戶費率級距的部分,以氮氧化物為例,原本最高費率級距為季排放量超過24公噸者,在一、三級防制區的空汙季每公斤為14元;修法後新增級距,同樣防制區的空汙季,逾24公噸、未滿70公噸者,費率維持每公斤14元,逾70公噸則提高至每公斤16元,希望促使大型固定污染源強化其空氣污染物排放設備,以經濟誘因方式,降低空污季節之污染排放。

另外,此次修法也將調整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空氣污染物種費率至2至3倍,促使業者減少有害空氣污染物種排放。預告草案後,接下來還有研商會等法規程序,希望能趕在今年10月1日空汙季生效,促使業者減少有害空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