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防部長勒科尼(Sébastien Lecornu)23日宣布,法國政府將否決美國工業機械巨頭福斯公司(flowserve)對法國核潛艇零部件供應商希高公司(Segault)的收購計劃。這是繼國民議會16日通過《加速核能發展法案》,法囯從國防工業到民用核能,逐步走出「核恥辱」的心結。

為了促進新的核能廠的建設,法國國會最終以399:100表決通過振興核能法案,為總統馬克宏實現2035年建造6座新型歐洲第3代壓水型反應爐 EPR型核電機組的目標鋪路,並啟動另外8座的設計研究。其中,執政的復興黨(Renaissance)、共和黨(LR)、國民聯盟(RN)及共產黨聯盟(PCF)都支持重振核能,投反對票的是主張完全退出核能、從2045年起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綠黨(EELV)與法國不屈黨(LFI ),社會黨(PS)一讀時曾反對法案,在表態核電可作為通向再生能源的過渡後,則選擇棄權。

法案還撤銷了2015年設定的到2035年將核電比例降至50%的目標,以及核電總產能不得超過63.2吉瓦的上限,並簡化行政程序,允許在現有核電廠或鄰近地區佈署新設施,此外,法案加重了對私闖核電站行為的處罰,最高可監禁2年及罰款1萬5000至3萬歐元。

生態學家、綠色和平組織以及退出核能網絡譴責政府強行重啟核能。雖然共和黨批評馬克宏的核能立場朝秦暮楚,但還是支持重啟核電廠,因為民意調查顯示,能源危機使法國民眾對核電的支持度提高,對核電持正面看法的受訪者占60%,較3年前增加26%。

經歷了十多年意識形態的「核恥辱」,到面對能源危機現實不分左右都支持重振核能,雖說是時勢使然,但也是法國對能源結構的再檢討以及對核能的重新思考結果。

俄烏戰爭使得歐洲天然氣價格較前一年同期漲了將近4倍,作為全歐第一核電生產國以及常年電力淨出口國,法國本以為在這場天然氣危機中可受到最小衝擊逃過劫難,詎料,一向用電無虞的法國人民,居然要經歷 1970 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 :核電廠停機、氣候變化日益乾旱使得水力發電無法運作,還必須求助於煤電大國德國在冬季用電高峰期向法國輸送電力等。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優先發展核電,法國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使其成為全球對核能發電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境內共有56座核能發電廠,自給自足之外還可供應全歐洲15%的電力,長年皆為電力出口國,燃料產品和服務是重要的出口產品。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法國2021年的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69%,遠超水力、風能及天然氣發電。

2011 年的日本福島核災標誌著法國核冬天的開始。根據IFOP民調公司當時的數據顯示,62%的法國人支持在未來25年至30年時間內淘汰核電,15%的民眾希望儘快棄核。為迎合民意,法國走上棄核之路。2014年,總統奧朗德決定削減核能在本國能源體系中的比重,到2025年將核能發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從當時的75%降至50%。2015年頒布的《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案》提出,減少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並擴大可再生能源占比。

2018年馬克宏上任後也曾信誓旦旦到2035年關閉14座核電廠。不過,2019年,生態轉型與團結部公布未來10年能源發展規劃草案,卻基於現實考量,將核電占比削減至50%的計劃從2025年推遲到2035年。

從2012年至2022年反核人士和環保團體主導的「核恥辱」和激進要求關閉核電廠,以及眼見徹底能源轉型的鄰國德國,目前的煤炭發電極端污染環境,再加上歐盟耳提面命碳排放量的氣候議題,這些年來一直糾結著大部分支持核電的法國人。民眾在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中,看到了法國曾以為傲的核能專業,經過多年來朝令夕改的核電政策,使得核電廠關閉、核電基礎建設無所作為,人才凋零到「只剩拆除人才」,甚至必須求助美國核電巨頭西屋電氣100名工程師風塵僕僕趕來法囯急救檢修工程,一時輿論譁然。

尤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煤炭發電極端污染環境,比核能發電排除的二氧化碳高出68%。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格洛西(Rafael Grossi)也指出,核電是一種綠色能源,幾乎不產生二氧化碳,連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資助所謂的綠色技術企業中也包括核能領域。法國能源轉型部長潘尼耶-魯納赫(Agnès Pannier-Runacher)3月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採訪時也指出,法國的電力結構中煤炭占比不到1%,排放量為每千瓦時46克二氧化碳,而德國的排放量為315克。

民眾開始質疑綠黨和反核團體大力貼標籤的「核恥辱」,認為德國偽科學教條的激進反對較為現代、清潔的核能,卻使用更污染的煤炭,加上相關地區住民也越來越反感風力電場和太陽能園區帶來的噪音、破壞生態景觀或環境汙染問題,因而逐漸認同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的呼籲,「我們不應該以成為一個核大國為恥。」曾為核工程師專門研究核安全和危機管理的執政黨議員布雷冏(Maud Bregeon) 也大聲疾呼「不應再恥於發展核能」,她指出,21世紀的挑戰現在已經很明確:在最佳條件下盡快生產更多無碳電力,而認真的環保主義者都知道,低碳核電有利於解決氣候變化難題。

2021年11月9日,馬克宏表示計劃重啟境內的核電廠建設,以紮實的科學為後盾,這是數十年來首次計劃重啟。馬克宏表示,這是為了確保法國能源獨立和實現氣候目標,尤其是2050年碳中和,為了將能源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法國必須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在本國的土地上投資無碳能源。

在國會投票決定重啟核能的同一天,歐洲核能聯盟(Alliance du nucléaire)也在巴黎召開第三次會議,為歐洲核能發展擬定路線圖,16個歐洲國家的代表強調了核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的補充,呼籲歐盟考慮到所有負擔得起、可靠、無化石和安全的能源,貢獻於2050年實現氣候中立。

重申自主生產獨立、具競爭力及無碳能源的必要性,法國於2月與歐盟十多國重啟歐核盟。根據歐委會的數字,雖然2020年歐盟的可再生能源首次成為佔比最大的能源類別,但仍只有38%,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依然佔到37%,核能佔25%。歐盟國家之間對綠色轉型的核能問題,以及歐盟是否承認核電為「可持續」能源,讓歐盟內部產生以法國和德國為首立場相反的分歧。法國政府認為,沒有核電,歐盟就無法按計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因而帶頭推動歐盟將核能納入實現淨零目標。

對於德國的能源戰略,法國人幾乎以為是烏托邦,不大相信能夠成功,而且德國和對核能持批評態度的奧地利和盧森堡在歐盟力阻核電列為綠色能源,反覆攻擊核電,變得越來越難以接受,被認為是意識形態的信仰優先於科學,畢竟,在俄烏戰爭的能源危機中,多國對選擇核能有了新的思考。

法國想要走出「核恥辱」,其決心可從勒梅爾的演講看出 : 「這是一場科學的競賽,一場理性反對所有在過去幾年中攻擊核能為萬惡之源並讓我們在核企圖上退縮的意識形態空想理論家。我們要重新取得控制權,並重申,在科學基礎的支持下,如果沒有核能等無碳能源的支持,我們將無法成功對抗全球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