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8日發布消息——「可重複使用試驗航天器 ( 太空梭 ) 在軌飛行276天后,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太空梭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中國軍事專欄《樞密院十號》今 ( 9 ) 日強調中國太空梭與美國 X-37B 的不同點。

美國 X-37B 首次太空之行開始於 2010 年 4 月 22 日,著陸於 2010 年 12 月 3 日,累計在軌時間為 224 天。相比之下,中國的太空梭是於 2022 年 8 月 5 日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累計在軌時間 276 天。

中國太空梭雖然首次滯留軌道的時間比較長,但 X-37B 起步畢竟比中國早了 10 多年。目前 X-37B 已經進行了 6 次太空任務,在軌時間一次比一次長,其中第 6 次任務的在軌時間長達 908 天,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所謂太空梭,是一種能夠在稠密大氣層、臨近空間、軌道空間往返飛行的重複使用航太運輸系統。這種飛行器集航空、航太技術於一身,既能滿足民用運輸需求,又能執行軍事任務,具有自由進出空間、按需返回地面、可重複使用的典型特點,已成為未來進行大規模空間開發及確保空間優勢的關鍵因素。

美國的 X-37B 太空梭飛行模擬圖。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

實際由美國軍方主導的 X-37B 太空梭,是當前美國最主要的空天飛行器項目。其實美國之前曾研發了一系列充滿想像力的太空梭,例如垂直起飛、水準降落的可重複使用 XS-1 太空飛機項目、單級入軌的「東方快車」項目等。

2020 年 9 月 4 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可重複使用航天器,該航天器在軌飛行 2 天后,於 9 月 6 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標誌著中國太空梭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2021 年 7 月 16 日,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研製的亞軌道重複使用演示驗證項目運載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準時點火起飛,按照設定程式完成飛行後,平穩水準著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該亞軌道運載器經過檢測和維護後,又於 2022 年 8 月 26 日成功實現重複使用飛行試驗,平穩水準著陸於阿拉善右旗機場,此次試驗有力推動了中國航太運輸技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複使用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的太空梭飛行起降模擬圖。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

在 2021 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太科工集團還展出了「騰雲」太空運輸系統模型,這是一種水準起飛和降落的完全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發射時,載機馱著航天器從地面機場滑跑起飛,在高空分離後,航天器在自身火箭發動機的推進下進入太空,載機則自行返回降落,航天器完成任務後也能再入大氣層滑翔降落。與現有運載火箭相比,這種可完全重複使用的太空梭將極大降低發射成本低並提高發射靈活性。

那麼為什麼美國祇有 X-37B 堅持到最後呢?

由於冷戰結束後,美國大幅削減航太項目撥款,偏重太空運輸領域的航天器項目紛紛下馬,只有 X-37B 憑藉極大的軍用潛力倖存下來。

美國 X-37B 從研製之初就有濃厚的軍用色彩。X-37B 的前身是美國空間機動飛行器(SMV)計劃,該計劃定義為一種小型的、有自主動力的、可重複使用的具備很強軌道機動能力的太空飛機,設計之初就是未來低成本、可靈活進行空間部署的軍事航太飛機的一部分。

目前,X-37B 在美國空軍快速反應能力辦公室的主管下執行飛行任務,而一系列飛行任務的控制工作則由科羅拉多州施裡弗空軍基地第三航太試驗中隊負責。由此可想見,X-37B 雖然也承擔部分科研項目,但它更多是承擔高度機密的太空軍事技術測試任務。

在 2021 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太科工集團還展出了「騰雲」太空運輸系統模型。   圖 : 翻攝自疏密院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