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SCMP)報導,中國專營防空導彈開發、巡航導彈和固體燃料火箭技術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CASIC),在其發行《現代防禦技術》雙月刊上,罕見正式承認中國防空網無法有效攔截美國F-35戰機。

報導指出,中國軍事科學家的分析結果顯示,在中國南海和台灣海峽與美軍發生衝突時,構成威脅最大的戰鬥機並非全球最強的F-22,而是被廣泛運用,數量較多的F-35。原因是F-35屬於第五代隱形飛機,不容易被雷達捕捉,配備尖端電子戰裝備,中國防空網很難鎖定並加以攔截。

中國專家對具備隱形功能的F-22和F-35戰鬥機,B-2和B-1B轟炸機,XQ-58A和RQ-180無人機等靠近中國沿岸時,在不同距離會構成多大威脅進行實證分析,分析距500、300、100公里時,中國防空雷達能否進行識別和攔截。結果顯示,F-22和F-35戰鬥機在所有區間都構成「重大威脅」,而其中F-35因隱形功能、雷達性能、各種電子感應裝置、電子戰裝備等,被指實際發生衝突時威脅程度更甚。

分析認為,F-35搭載尖端航空電子系統和能夠承擔空對空、空對地攻擊等多種角色,使它能夠利用搭載的雷達和各種電子感應裝置探測主要攻擊目標,具備收集情報的能力。另外,F-35被認為還可以為B-2戰略轟炸機等護航發揮滲透作用。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關島、沖繩都部署有F-35,南韓、日本也都有F-35戰機,加上航艦、兩棲突擊艦搭載,若出動數百架F-35突穿中國海岸防空網,將負責台海戰情的中國東部戰區主要導彈基地夷為平地,中國的台灣進攻作戰將難以得到正常執行。

《南華早報》發現在月刊撰寫這篇研究報告的是合肥國防科技大學研究小組和廣東省人民解放軍31649部隊。特別介紹:國防科技大學合肥校區主要是航空電子領域的研究和教育;而31649部隊曾多處發布與雷達等相關的研究論文,推測可能是實際負責防空網運用的部隊,據悉該部隊位於臨近南海的廣東省汕尾市,在台灣以西500公里的地方。

該團隊撰研究報告罕見示弱的原因,可能是警示解放軍要通過開發尖端雷達和提高電子戰能力,以應對美軍隱形飛機的攻擊。研究報告也建議相關應對的軟、硬殺措施,分別是強化電子戰力的「軟殺」(soft kill),使F-35失去隱形能力,或是使用有「中國版愛國者導彈」的「紅旗-9」防空導彈或「殲-20」戰機的對決「硬殺」(hard kill)。同時,研究報告建議串連多領域機構、裝備進行探測,一般猜測例如衛星偵照、高空氣象汽球等可能都在方案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