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如何學習台彎本土母語,撰述「台語字--確保台灣永遠脫離中國的武器」一書的國安會前副秘書長葉國興說,台灣的本土母語在台灣的地位遠遠比不上愛爾蘭語在愛爾蘭的地位。愛爾蘭語可以說是拉丁語之外,歐洲最早有文字的語言,歷史超過一千年。雖然愛爾蘭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在憲法規定愛爾蘭語為第一官方語言,但是,愛爾蘭語在愛爾蘭仍然奄奄一息。根據2016年愛爾蘭的人口普查統計,每天說愛爾蘭語的人只有全國人口的1.67%,絕大多數的人都說英語。

他接受新頭殼專訪時表示,從愛爾蘭的經驗顯示,強勢語言對弱勢語言的同化是威脅鯨吞與利誘蠶食並進的,無論是懾於統治者的淫威,或是為了謀生,甚或為了各種利益,在部分愛爾蘭人抵死反抗英格蘭統治的同時,多數愛爾蘭人拋棄母語,投向英語的懷抱。如果弱勢語言的族群選擇強勢語言當母語,再強的國家政策都救不了弱勢語言的滅絕。母語在台灣的現況也是如此。

台灣已經是華語社會。其他的所謂的「本土母語」終將走向滅亡之路,就像瀕臨滅絕動物一樣,留下的僅是標本。根據行政院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華語已成為66%台灣人的主要日常用語,新竹以北更超過8成。更嚴重的是,14歲以下的台灣人有9成以上是以華語為主要使用語言,而且全台灣30歲以下的家庭幾近8成是以華語為母語。在台灣除了華語, 所有其他「母語」都已經淪為第二語言。母語淪為第二語言不是母語衰微的警訊,而是宣告母語死亡的喪鐘。

那怎麼辦?第三期癌末的人只要有求生意志,都有存活的機會。就像癌末病人不能消極地等待醫生的藥方,必須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與生活那般,各弱勢語族必須自救,把調整語言生活當成是攸關生死的大事,願意為調整付出必要的代價。因此弱勢語族的成年人必須在華語之外,能夠說、聽、讀、寫自己的母語,成為真正的雙語語族。這樣才能,也才有資格,輔導未成年族群學習母語,成為雙語語族。

他說,沒有實質誘因或逼不得已,現在大部分成年人不會認真學習第二語言。 何況語言的本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除非是同一語族的多數都說、聽、讀、寫相同的語言,否則沒有人會花精神去學派不上用場的工具。所以,拯救母語需要「群體治療」, 要在社區或網路群組創造並維持一個能讓更多族人一起說、聽、讀、寫的母語環境。

葉國興強調,我們需要的是有更多人在食、衣、住、行、旅遊、園藝、建築、工藝、化學、物理、生物、數學、海洋、太空、醫學、文學、美術、音樂、戲劇等各行各業都用母語大量創作,讓懂母語的人有大量文字可以閱讀、演講或討論。或許有人認為用母語寫的文章沒人看,不值錢。但是,我們最多也只是多花一倍的時間,卻能為10年後、20年後的下一代在母語留根、留種、留下歷史見證。

針對漢字代表中國優勢文化意識的問題,他說,在當前華語教育下,使用漢字的人,不僅以華語的觀點來閱讀甚至欣賞漢字文章裡句子的美與醜,對每一個字的美與醜亦是用華語的潛意識來感覺。因此,受過華語教育的人看到「鳥兒」、「花兒」,可以產生可愛的感受,看到「鳥仔」、「花仔」,會因為「仔」字已經被華語污化、俗化,就不自覺有一種土土的,甚或鄙俗的感覺。也就是說,懂華語的台語人必然隱含以華語意識(中國優勢文化)看台語漢字的惰性。因此,習慣於閱讀華語的人對台語專用漢字或新造字不是覺得鄙俗就是冷僻。公視台語台的全漢字字幕很難被觀眾接受就是一個重要的信息。

他說,主張使用漢字的人為了解決閱讀者的這種「偏見」,除了要求台語讀者要以「台灣意識」來看台語漢字外,當然就會如上述所言,費盡心思去倡導台語吟唱漢詩等活動,來證明台語的文雅與優越。其實,這不僅是又一次台灣人自瀆與自卑情結的文化表現,更加深以中國文化評斷台灣是非的錯誤意識,大大違背台語文字化的目的,它在於建立台灣文化主體性的基本原則。

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葉國興表示,寫台語字一書是獻給「自我完成的第一代台灣國民 圖:許詠晴/翻攝

台語的優劣不在於它與漢字的的歷史關係與傳統,而在於它是否能配合台灣社會的發展,讓台語的使用者能脫離漢字文化的主宰,建立自主的文化體系,在經濟、法律、文化、科學各層面都能充分運用它來與世界接軌,不再受到漢文化的宰制。

葉國興說,由於歷史傳統與政治現況,短期內台灣無法立即不使用漢字,但長期而言,使用漢字寫台語文,也必定會因為同樣的歷史傳統與政治狀況,無法抵擋華語的滲透與同化。

他舉例,1997年以後,華語勢力在香港快速發展,華語在香港的普及至今還比不上台灣,但是,粵語漢字文的使用者消退得很快,且粵語字也逐漸被從華語直接借用的漢字取代,日漸走上衰退一途。

如今台灣已經成為華語社會,台語漢字文發展又遠遠比不上粵語漢字文在香港的份量,即使再往前走,到最後最多也是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樣子吧。因此香港粵語漢字文的末路是個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