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棒的企業,終究只會走向兄弟鬩牆、父子相爭、翁婿失和嗎?台灣有一家企業集團,在二代接棒後,不僅事業愈做愈強、市值還大增3千多億元,而且,兄弟間憶起上一回吵架,居然已經是17年前的事了。

這個集團,就是以電線電纜起家的華新集團

去年,華新集團迎來最好的成績單, 12 家公司的總營收達 4,809 億元,稅後獲利也達到 574 億元,雙雙寫下集團成立 56 年來最佳紀錄,集團總市值一度來到5,537 億元,也是歷史新高。

在父親、同時也是集團創辦人焦廷標過世後 3 年,兄弟合心創下這個好成績。焦廷標在 1977 年由於肝病纏身,因此於 1986 年提前啟動交棒,形成現今的二代分工:長子焦佑鈞擔任半導體事業華邦電董事長;二子焦佑倫執掌華新麗華;三子焦佑衡是華新科為首、共7家被動元件公司的董座;四子焦佑麒負責面板廠瀚宇彩晶,而他唯一的女兒焦佑慧,則是華新麗華副董事長。

這個老集團並非一路走來皆意氣風發,2008年金融海嘯時,該集團旗下的華新麗華、華邦電、新唐、華新科、彩晶陷入連續虧損,像是華新麗華,因為面臨中國企業快速崛起,導致當年虧損50億元。

危機不只在華新麗華悶燒,還快速向外蔓延,當年全集團稅後虧損達 183 億元,隔年虧損持續擴大至接近 200 億元,累計 2008 ~ 2012 年集團累計虧損超過 550億元。

危機感讓兄弟迅速凝聚向心力,如今回頭看,這一跤,摔得值得。焦佑鈞說, 2008 年後,「兄弟都變得謙虛了。」過去偶爾會因意見相左產生口角,此後兄弟之間出手互相幫忙的心變得更熱切,因為體悟到,這個家裡(指集團)「只要有人不好,就沒有人會好」。

2018 年,焦廷標以 95 歲高齡辭世,但焦家二代依舊維持外界眼中「兄友弟恭」、幾乎零紛爭地出現在鎂光燈前,究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祕密一:不強迫共事

焦佑鈞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母親曾表示希望 5 個孩子未來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但焦佑鈞認為「兄弟的競爭是天性,把兄弟統統擠在一個公司,一定吵架。」不去壓抑人類相互競爭的本能,才是兄弟間最好的相處之道。

祕密二: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如同前述,焦家兄弟上一次的爭執,是 17 年前。當時,對於集團是否投資光電產業,持不同意見的焦佑鈞,並沒有強迫其他家人一定要接受自己的想法,「你講過了,對方也聽到了,這時候就不需要再講第二句話。」

就是這種彼此尊重、把團體和諧放在個人之前的思惟,讓焦家兄弟迄今不鬩牆、不翻臉。焦佑倫就告訴我們,兄弟間彼此都知道,「君子共事(總是會)意見不同,但我們兄弟總是能在異中求同,知道對於集團而言,什麼才是真利、什麼才是重要的。」

祕密三:兄先友,弟必恭二代能否融洽,長子是關鍵。

在採訪過程中,焦佑倫、焦佑衡、焦佑麒、焦佑慧 4 人都異口同聲告訴我們:「大哥,是非常關鍵的角色。」「所謂兄友弟恭,是兄先友,弟必恭。」

焦廷標過世後,焦佑鈞就扮演串聯手足的角色。每到假日前夕,焦家的通訊群組就十分熱鬧,他總是傳訊邀約:「我訂了一個餐廳,有20個位子,誰要?誰就先報名吧!」

華新集團或許不是最賺錢,也不是枱面上最顯眼的集團,但二代兄妹間的情感深厚,在利益、現實當道的大環境下,顯得與眾不同,也值得記錄。

(以上文章獲今週刊授權轉載,全文請看第 1337 期今週刊)

想喝咖啡提神,卻越喝越累?詭異健檢報告出爐...男同事全得骨鬆 唯一共通點:都愛喝公司那杯免費咖啡

https://bit.ly/3zl7Bjq

豪宅、捷豹、勞力士,一次到去貴婦家當家教,我看到中產階級「變有錢」的關鍵

https://bit.ly/3oQD489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

《今週刊》第1339期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