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整體形勢改變,芬蘭也對俄羅斯感到憂心忡忡,驟然改變了外交政策,和瑞典一同謀求加入北約。將使俄羅斯西北部的卡累利阿、諾夫哥羅德、聖彼得堡一帶面臨的安全壓力為之增加。
芬、俄邊境中最有價值的地段還是波羅的海,北岸分佈著芬蘭、瑞典、挪威三國,南岸是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波蘭和丹麥五國,東岸則是俄羅斯西部的重要城市聖彼德堡。其中,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舊都,也是其在波羅的海唯二的出海口之一。
在俄烏開戰前,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港口城市,涵蓋了絕大部分從西歐進口的貨物,也是俄羅斯眾多商船揚帆西歐的出發點。 聖彼德堡的人均 GDP 一度高達 1.5 萬美元(約新台幣 45 萬元),高於全俄絕大部分城市。
蘇聯時期,莫斯科方面也因為北約,瑞典奉行軍事中立,並手握波羅的海南岸的緣故,保障了聖彼得堡的安全。如今,隨著冷戰後北約東擴,波羅的海南北兩岸全都是北約或準北約國家,聖彼得堡狹窄的出海口完全被北約牢牢堵住。
從聖彼得堡出發的俄羅斯船舶如果想要暢遊波羅的海,必須首先穿過狹長的芬蘭灣,而此處很容易被芬蘭和愛沙尼亞卡住。 此後繼續向西,還得經過哥特蘭島,在此容易被瑞典和波蘭卡住。即便走出波羅的海,俄羅斯艦船也需要在北海的出海口面臨時常在此巡邏的英國和德國海軍。如今波羅的海的航線對俄羅斯商船和軍艦來說,處處充滿了危險,很容易被北約國家牽制。
波羅的海周邊情況示意圖。 圖:翻攝自新民週刊然而,俄羅斯四大艦隊之一的波羅的海艦隊也無力維護俄羅斯的安全。波羅的海艦隊眼下只有 40 多艘各類艦艇。 其作戰主力是 1 艘「現代」級驅逐艦,加上 12 艘護衛艦、 3 艘坦克登陸艦、 7 艘登陸艇、 13 艘導彈艇。
即便是滿載排水量 8,500 多噸的俄國現代級驅逐艦,也已經非常老舊,沒有導彈垂發系統,沒有燃氣輪機驅動,也沒有相控陣雷達、防空、反潛和機動能力也非常有限。
俄軍波羅的海艦隊大多用的是蘇聯時代的老船,非常缺乏大型戰艦,也沒有任何艦艇配備了主動相控陣雷達,防空能力很差,只能在戰爭寄希望於找到機會先發射一波反艦導彈。
相比之下,該地區的挪威,波蘭和德國擁有更強的海軍力量。光德國海軍就有 3 艘盾艦, 9 艘重型護衛艦, 5 艘輕型護衛艦。 挪威手中也有 4 艘盾艦, 2 艘輕型護衛艦和 14 艘新世紀建造的導彈快艇。
不僅如此,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方向的空中力量實力也落於下風。俄軍在聖彼得堡方向的空中力量原本也只有 1 個空軍旅,而在此次俄烏大戰後,這裡的戰機又被大量調往烏克蘭,空中力量變得更加空虛。
而波羅的海周邊各國中,瑞典,波蘭,芬蘭,德國等國的空軍實力也不容小覷。一旦開戰,這些空中力量配合其海軍部隊,完全可以對波羅的海艦隊進行碾壓式的打擊,而船少、船老的波羅的海艦隊很難對其造成有效傷害。
波羅的海艦隊在波羅的海天然的地理條件,險惡的外交環境,羸弱的實力共同影響下,已經很難衝出波羅的海,只能被堵在聖彼得堡和加里寧格勒,望洋興歎。另外,一同被圍堵在母港,無法外出的還有黑海艦隊。
俄羅斯黑海艦隊。 圖:擷取自維基百科(資料照)黑海艦隊通常駐紮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一帶。 是沙俄,蘇聯和俄聯邦均希望通過部署在這裡的黑海艦隊能在戰時控制周邊海域,並經過土耳其控制下的達達尼爾-博斯普魯斯海峽打入地中海,影響亞非歐三洲的局勢。
然而,俄羅斯當初試圖將黑海艦隊作為打擊烏克蘭南部的海上平臺,甚至計劃用黑海艦隊的力量中敖德薩打登陸戰。但在開戰後,卻損失了多艘戰艦。不僅如此,黑海艦隊還多次遭到了烏克蘭陸軍使用無人機,無人小艇和火箭彈的突襲,讓俄羅斯疲於應付。
因損失太大,再加上烏軍的陸基火力得到增強,如今的黑海艦隊已經不敢像開戰之初那樣貼近烏克蘭海岸。 俄軍高層甚至計劃將一部分軍艦轉移到更安全的新羅西斯克,以躲避烏軍的襲擊。尷尬的是,黑海和波羅的海一樣,也是一個陸間海。 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達達尼爾-博斯普魯斯海峽被土耳其牢牢掌握在手中。
如今,黑海艦隊的實力已經略遜於土耳其海軍,俄羅斯即便想抽調其它友軍艦隊救一把黑海艦隊,也會因為土耳其關閉海峽,無法進入。俄羅斯與西方陣營的邊境線已經從北,南兩個方向推到了聖彼得堡和西南腹地,俄羅斯的地緣環境陷入了空前惡劣的時刻。
儘管俄羅斯外交部在去年 5 月曾嚴厲警告芬蘭,如果加入北約,俄羅斯將採取「技術性軍事手段」抵制。不過,俄羅斯總統普丁卻在去年 6 月稱芬蘭加入北約不會構成威脅,且其秘書佩斯科夫在近期還就此宣稱「芬蘭沒有搞反俄政策,與俄羅斯也沒有爭端」,以此釋放出一種「淡然」的態度,與先前言論相差甚遠。
芬蘭加入北約後,增加了俄羅斯西北部地區的安全壓力。 圖:北約提供
俄軍艦隊海上演習。 圖 : 翻攝自搜狐
隨著冷戰後北約東擴,波羅的海南北兩岸全都是北約或準北約國家,聖彼得堡狹窄的出海口完全被北約牢牢堵住。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