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長游錫堃今(2日)返回故鄉宜蘭出席定安宮揭匾儀典,致詞時特別提及台灣6次重大結社決策核心都有宜蘭人,並介紹甫出版的《台灣民主蘭城尋蹤》,盼大家更了解宜蘭的民主淵源。
游錫堃致詞時,先回憶幼時在此地進香及請媽祖的情形,因鄉下交通不便,門牌號碼差1號便距離1公里遠,宗教活動並非如今日般方便,但發展至今能讓大家齊聚在此,要感謝廟方的勞苦功高,且此地為風水寶地,厝邊鄰居皆事業有成。
游錫堃也回想幼年的鄰居及門上對聯「身值千金求藥何需問價,心同一體何人豈可言功」,並解釋其中要義,並向大家介紹《台灣民主蘭城尋蹤》,提及台灣民主化在100年前1923年1月16日首度政治結社,成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負責人石煥長就是宜蘭人,住宜蘭郵局附近,是蔣渭水的大舅子。這兩人之後被日本人關押,當時全台總共7人被關,宜蘭人就有2人。
游錫堃也說,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的8位受刑人有2位宜蘭人,可見宜蘭人在政治事件被關押的比例非常高,平均占2至3成。
游錫堃指出,民主政治即政黨政治,台灣6次重大政治結社決策核心都有宜蘭人,因此他將此書送給定安宮,提供大家更為了解宜蘭的民主淵源。
立法院長游錫堃回故鄉宜蘭出席定安宮揭匾儀典。 圖:游錫堃辦公室 /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