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貸被瑞銀收購,本應成為矽谷銀行倒閉以來,政府對銀行業的一次成功救援,不料卻引爆了另一場全球債市恐慌,市場在憂慮什麼?
「市場信心很難恢復,絕對有必要採取迅速穩定的解決方案……。」3月19日,在瑞士第五大城伯恩所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面對台下全球媒體的目光,瑞士總統柏塞茲(Alain Berset)語帶沉重地表示:「這個解決方案,就是瑞銀集團(UBS AG)對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的收購。」
瑞銀,是瑞士第一大的金融集團,至於即將被「併購」、成立至今逾166年的瑞士信貸,則是擁有5千8百億美元資產,僅次於瑞銀的瑞士第二大銀行。一家坐擁百年基業的全球指標銀行,何以走向瀕臨解體、進而被收購的命運?
事實上,過去兩年,瑞信可謂風波不斷,不僅合作的對沖基金爆倉、兩大指標法人客戶倒閉,更涉及違反國際制裁禁令、洗錢、販毒和逃稅等多起案件。
過去一年,許多看不下去的瑞信客戶決定「用腳投票」,瑞信的存款持續大量流出,邁入今年,瑞信的狀況可謂每況愈下。3月8日,美國證交會(SEC)對瑞信準備提交的年報提出質疑,6天後,就在美國矽谷銀行爆雷,恐慌情緒蔓延市場之際,瑞信對外坦言其財報存在「重大缺陷」,瑞信股價應聲暴跌。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瑞信「自首」之後,其最大股東沙烏地國家銀行拒絕提供財務援助,也讓瑞信債券的一年期信用違約交換(CDS)一路猛飆至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時間回到3月19日,就在瑞士總統公布解決方案的不久前,瑞銀發表聲明指出,將以每股0.76瑞士法郎(瑞郎),總對價30億瑞郎(約32.5億美元)的價格,以「全股票方式交易」收購瑞士信貸。這個收購價,相當於市價四折。
瑞銀表示,收購的相關磋商由瑞士財政部、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和瑞士央行(SNB)聯合發起,「收購得到了他們的充分支持。」同一日,瑞士央行也發表聲明,表態將提供大量流動性援助,支持瑞銀收購瑞信。
在瑞士政府高調介入之下,市場信心理應被穩住,偏偏投資人並不買帳。20日周一歐股開盤,歐洲STOXX 600銀行股指數盤中重挫近3%,抹去今年來全部漲幅,瑞銀股價一度大跌16%,德意志銀行跌逾6%,至於被「舉國之力」救助的瑞信,更是大跌逾65%;早於歐股開盤的亞洲金融股,更是全線盡墨,其中香港權值股滙豐銀行(HSBC)盤中一度下挫7.82%,創近半年最大跌幅。
究竟,市場的恐慌情緒所謂何來?
AT1債券變廢紙 殃及投資人
原來,在19日的聲明中,在談及瑞士政府對瑞銀收購瑞信的大力支持之際,FINMA又補上這麼一段話:在瑞銀收購瑞信後,面值約160億瑞郎(約172億美元)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dditional Tier 1),將被『完全減記』。」
簡稱AT1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屬於CoCo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的一種,主要由銀行發行,又稱「應急可轉債」,源於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歐洲,是一種可計入銀行監管資本的次順位債券。
所謂「可轉」,代表可從債券轉換為股權(或完全減記),而「應急」,則是因為這種轉換只有在銀行面臨問題、滿足某些「觸發條件」時才會發生,最常見的條件,即是發行銀行的資本適足率低於預先確定的觸發水平。按過去經驗,此觸發點通常是「普通股權一級資本」(CET1)的5.125%或7%。
觸發點核心目的是為了保護銀行,因為,一旦達到觸發條件,CoCo債將停止付息,自動轉成銀行的普通股,以提振資本適足率,從而使銀行能夠繼續經營。然而,一旦被「減記」或轉換成普通股,銀行股權將被稀釋、導致股價下跌,債券貶值,CoCo債券的投資者將蒙受嚴重損失。
據了解,瑞信總計有十三種流通在外的CoCo債,總價值高達173億美元,大約占其債務比重的20%,一旦全額減記,將創下歐洲AT1市場規模最大的一次減記,遠遠超過2017年西班牙銀行Banco Popular SA債券寫下的13.5億歐元紀錄。這也是為何,當市場聽到瑞士政府決定「完全減記」其CoCo債時,反應會如此劇烈。
另方面,讓不少瑞信AT1債權人感到惶恐的是,按照資本償付優先級排序的慣例,CoCo債和AT1的優先級別,儘管排在各項債券的後段班,但依舊高於普通股、優先股和可轉債,換句話說,市場原先認定的遊戲規則,是在AT1債券面臨損失之前,理論上應先讓瑞信的股東「付出代價」。
(閱讀全文…http://bit.ly/3mZFB2b)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詳細內容請參閱《今周刊》第1370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現金6000元4/6就能領!發放3階段「怎麼領、需要什麼資料」 3/22開放登記
日商都愛用、台灣人卻不知道這系統…日籍台灣女婿大推免費試用:1年燒2千萬來回饋台灣
今周刊1370期。 圖: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