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中國與印度軍隊在拉達克(Ladakh)地區發生嚴重的暴力衝突,傳為遵守默契不動用槍械,雙方以刀棍,甚至狼牙棒等冷兵器鬥毆,造成雙方至少24人喪生;而2022年12月,傳解放軍以悼念2020年殉職士兵生忌為由,大舉出動300至600名軍人,在喜馬拉雅山脈邊境地區實際控制線(LAC)附近的達旺(Tawang)地區與150人的印軍部隊爆發衝突,但解放軍沒有因為人數優勢而佔到便宜,衝突在不到48小時內迅速落幕。根據美國媒體《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解密,當時印軍獲得美軍即時戰情共享,得以在解放軍行動中「攔截」,迫使解放軍只能撤退保命。

報導指出,當時是美國政府「首次」在解放軍入侵前向印度軍隊提供中國陣地位置及兵力調度的即時訊息,其中包括可作為行動依據的衛星圖像,據稱傳遞速度更快、解析度更高。這個成功的案例,是由解放軍的措手不及做為證實,美方同時認為與印度「新的伙伴關係」,在這個偏遠山區獲得「有效驗證」,能為與中國未來的衝突預做準備。報導說明,這項情報共享機制是由美國與印度政府在2020年簽署的一項「地理空間合作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而來,確保兩國在軍事、後勤、兼容性和安全訊息交換方面暢通有效。

報導引述不具名情報分析官員談話,指2022年12月解放軍遭印軍攔截一事,「讓中國人感到不安」,因為在過去這種小規模衝突中總是由解放軍佔上風,而這次「他們沒有像以前那樣佔據優勢」。官員坦承,印度雖然在事件中發現與美軍合作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情報資源,但始終在許多議題上與美國「保持距離」,例如放棄購買美國無人機、堅持與俄羅斯保持經濟和能源聯繫等。印度的外交政策很可能圍繞應對中國的安全威脅和確保其自身在亞洲力量平衡中的崛起而展開,印度或許不會成為美國的正式盟友,但卻是在亞太重要的夥伴,特別在扼阻中國擴張主義野心,迫使中國重新考慮其在邊界沿線掠奪土地的做法,印度將是不可或缺的要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