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2月24日提出〈「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12點聲明」〉,旋即遭到烏克蘭、美國、歐盟等各造否定其可行性。曾任美國外交官,如今在保衛民主基金會(FDD)擔任高級中國研究員的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稍早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撰文指出,中國此舉的目標根本不是為了解決烏克蘭問題,而是衝著台灣來的。
辛格爾頓指出,中國針對烏克蘭的 12 點和平計畫並非旨在恢復歐洲和平。 事實上,中國此舉與結束烏克蘭戰爭無關,而與為贏得未來對台灣作戰爭創造條件有關。 換句話說,中國認識到造成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的原因,同樣會威脅到其併吞台灣的計畫。
辛格爾頓指出,中國外交部的這份文件反映了中國對歐洲當前戰場狀況的擔憂。迄今為止,儘管西方民主國家被迫承受俄羅斯能源和其他原材料斷絕相關的成本,美歐仍堅定支持烏克蘭。 儘管在烏克蘭陣亡的俄羅斯士兵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所有俄羅斯戰爭的總和還多,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仍然非常自信他仍然可以打敗烏克蘭,而且過於頑固而無法改變路線。 與此同時,中國在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援助方面繼續猶豫不決,而且被華府踢爆北京內部情報後,中國援俄的決策也變得更加複雜。
烏軍在被動情況下實施更多的襲擊行動。 圖:翻攝自陸網辛格爾頓指出,習近平無力將普丁從懸崖邊上拉回來。 與此同時,中國拒絕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已經損害其在整個歐洲的信譽。 中國的沉沒成本還不僅僅是聲譽方面的,在經濟面上的代價也越來越沉重。 隨著戰爭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壓力,發展中國家的債務違約迫在眉睫,而北京持有其中的許多貸款。 經濟不確定性也可能抑制全球對中國出口的需求,而北京刺激國內消費支出的努力也已經落空,難以重振中國經濟復甦,改造該國支離破碎的增長模式。
辛格爾頓指出,中國所提出的「和平計畫」其實是毫不掩飾地承認西方的團結、制裁、供應鏈不穩定和潛在的糧食中斷可能會破壞中國的印太修正主義。
辛格爾頓分析,仔細閱讀北京的「和平計畫」,不難看出這份文件隱藏著中國打算在併吞台灣時所準備的言辭和法律框架。如果說去年 8 月的馬拉松式環島軍事演習揭示了中國可能打算在對台灣發動全面兩棲攻擊時採取的攻擊手段,那麼「和平計畫」中包含的一長串條件清單揭示了中國打算如何面對西方將處理烏克蘭劇本複製到台海來。
辛格爾頓認為,中國和平計劃的核心是要求西方國家摒棄「冷戰思維」,避免「集團對抗」。說穿了就是北京認為基輔不應接受任何額外的西方軍事援助。藏在緩和軍事衝突的態度下,中國真正的動機是:在沒有美國和歐洲持續支持的情況下,希望俄羅斯戰勝烏克蘭。
辛格爾頓結論說,在未來對台突發事件中,北京也抱持著同樣的期待。 在中國與台灣單獨的正面交鋒時,中國可望輕鬆取勝;但如果台灣像烏克蘭一樣,能夠利用擴展的外部軍事裝備、訓練和實時情報支持,那麼所有的賭注都會落空。 因此,北京仍然專注於削弱國際行為體將戰略風險注入中國決策的能力,以及利用美國盟友之間的分歧。
中共解放軍第73集團軍兩棲重型合成旅「越海奪島」聯合登陸演練。(示意圖) 圖:Youtube中國解放軍官方頻道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