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在本月17日公布去年(2022年)全年的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111 年(2022年)全體受僱員工(含部分工時員工 38 萬 3 千人及外國籍員工 50萬 8千人),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萬4,417元,年增率為2.80%;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 5萬7,718 元,年增率3.45%,但是,在考慮去年全年平均物價上漲率2.95%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 0.15%,實質總薪資年增 0.48%。在近兩年台灣經濟持續成長,2021年與2022年成長率分別為6.53%與2.43%,以及台灣的實際稅收遠超過預期的情況下,近兩年實質薪資卻發生衰退的情況(2021年),實需要政府特別正視。

政府穩定物價與減低民眾生活負擔的做法

面對國內物價上漲造成實質購買力降低或實質薪資倒退的問題,除了既有進口黃豆、小麥、玉米免營業稅,汽柴油及水泥減徵貨物稅以及牛肉、奶粉、奶油及小麥則減徵關稅等穩定物價措施會延長至六月底外,「減輕民眾負擔,多元支持方案」,行政院也針對民眾購屋、租屋與就學貸款的相關補助方案,試圖降低民眾的生活負擔,希望可以減緩物價上漲對於民眾的衝擊。

實質薪資負成長表示物價上漲的幅度超越薪資成長的幅度,雖然去年全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已是23年來最大漲幅,實質總薪資也維持正成長,但是,人民生活成本因為物價上漲而大幅增加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主計總處所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除了電腦電子光學製品製造業、證券期貨及金融輔助業與不動產業外,其餘產業的總薪資均呈現正成長,批發與零售業以及支援服務業的總薪資則分別僅有1.25%與0.99%的年增率,部分產業的薪資成長有限也反映這些產業面臨缺工的現況。事實上,除了政府協調勞資雙方在照顧勞工基本生活所需的基本工資近年有較顯著的漲幅外,許多行業的薪資成長仍相當有限,這也非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可以扭轉的。但是,政府對於外籍移工的引進有較嚴格的管理,對於協助台灣產業擺脫低薪的就業環境仍有不小的幫助。

經濟成長但實質薪資倒退 反映央行輕忽物價上漲的傷害

除了薪資外,政府對於重要商品的物價的觀測若有較積極的態度,也可以避免台灣出現經濟成長,但實質薪資衰退的困境。為了可以實質反映國內物價上漲的情況,主計總處在今年1月開始採用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權數,將食物類權數增加 1.7%,權數調整為 25.4%。住宅租金支出增加,居住類增加 1.5%,新的全數為24.2%。對一般受薪階級而言,食物價格與租金價格的變動對其實質所得的影響是最大的,薪資所得愈低的民眾受到物價上漲的衝擊也愈大,因此,以目前許多連鎖早餐店,加蛋需要額外多付15元的情況下,過去楊金龍總裁一直以台灣物價相對國際低來為其利率政策辯護的理由,毫無說服力,在這樣的論述下,政府即使採取租金補貼、降貨物稅與降關稅等政策,也讓人誤以為政府不關心物價,這應非政府所樂見。雖然影響物價的因素非常多元,但是,政府仍有在其政策能力範圍內,盡力維持物價的穩定。

最後,平心而論,對民眾實質薪資影響最大應是房價,因此,在面對房價出現大幅上漲的時候,政府應提早對於影響房價的利率與貸款成數等政策有所調整,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所得水準或不同購屋需求的消費者與廠商採取有效的直接管制措施,以避免房地產價格可能因人為炒作而導致房價所得比大幅升高,造成人民的生活負擔增加,唯有良好的就業環境與健全的房地產市場,讓經濟成長的果實反映在實質薪資的上漲。

作者》蔡明芳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