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侵犯烏克蘭而遭國際社會制裁撻伐,俄羅斯原以為可當作能源武器的天然氣出口遭到歐洲抵制,經濟損失可觀,而歐洲這個冬天卻相對暖和,對天然氣需求大減,並未如俄羅斯預期陷入缺乏能源的窘境,反倒是與俄羅斯簽訂大筆天然氣合約的中國今年華北地區卻特別寒冷,但新建的俄中天然氣管道尚未完工,中國北方被迫在缺乏天然氣取暖的狀況下度過寒冬。
華爾街日報以「俄羅斯能源武器誤傷中國」為題報導指稱,這個冬天歐洲相對暖和的天氣和目處尋找新天然氣的努力,讓莫斯科停止對歐洲出口天然氣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也影響到關係最密切的中國,與歐洲不同的是今年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卻特別寒冷,反而形成天然氣短缺與價格上漲的窘境。
報導分析,俄羅斯將其在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影響力作為武器的決定,正給中國政府帶來經濟和政治難題,在中俄日益加深夥伴關係之際,新修建的新輸氣管道還需數年時間才能投入使用。加上中國自2020年以來的能源政策改變,擴大使用天然氣能源,導致許多城市的公用事業更易受到全球價格上漲的影響。
報導接著提到,由於中國民用天然氣價格低於工業用戶價格,在價格排擠之下,讓中國居民獲得的天然氣供應減少。目前還不清楚問題到底有多嚴重,但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日前坦言,中國有些地方和企業對民生能源保障措施沒有落實到位。
中媒財新網報導揭露,儘管天然氣資源總量足夠,河北省多個地區的居民天然氣供應仍受到限制。原因在於地方財政因房地產不景氣與清零政策大筆花費而元氣大傷,低價的居民天然氣被迫削減供應量。去年中國的天然氣進口價格也更加昂貴,去年12月管道天然氣比前一年9月上漲高達57%,液化天然氣則上揚49%,但居民天然氣供應受政策保障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報導指出,從2020年開始實施的能源改革讓價格倒掛的問題更加嚴重,國營的天然氣公司將管道業務分拆出來後,地方小型天然氣企業無力吸收居民天然氣的價差,只好用減少供應量應對,不巧的是這個冬天特別冷,造成民眾使用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
報導續指,其實俄羅斯與西方老客戶的關係破裂,長期來說可以讓中國獲得大量低價的俄羅斯能源,但此時正處於一個管道尚未建成卻又遇上寒冬的尷尬階段,又加上中國的天然氣價格改革還在進行之中,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和親俄的中國只能怪自己多行不義又時運不濟了。